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娱乐 |
分类: 生活感悟 |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二十五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唐朝,还出了个名人叫韩湘。
韩湘子,传说中八仙之一。历史上真有其人,本名叫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为韩愈侄孙、韩老成之长子(道教传说韩湘子为韩愈侄,与史实不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韩愈长兄韩会无子,过继二哥韩介之子老成为嗣。老成,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贞元十九年(803年),韩老成去世,韩愈作《祭十二郎文》。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在途中遇侄孙韩湘,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赠之。道家称其从吕洞宾学道成仙,附会为韩湘子。据唐韩若云《韩仙传》云:“韩仙之祖名仲卿,父名会,湘自少学道,吕洞宾度之登仙。”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包括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昌黎县志》卷之八《仙释》收录了韩湘子传:
韩湘子
为什么要收录韩湘子传,理由已说得很明确。另外,这里收录的韩湘子传源自《永平府志》,《永平府志》又源自《大明一统志》。韩湘传还可见相关文献。
元佚名撰 日本室町初期覆元刊本《新编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
韩湘,愈侄老成之子。字清夫。落魄不羁。文公勉之学,(湘)曰:“吾之所学,非公所知。”公使言其意作诗曰:“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后夜流琼液,凌晨咀绛霞。琴弹碧玉调,炉养白朱砂。宝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一瓢藏世界,三及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公曰:“子能夺造化乎耶?”(湘)曰:“兹事甚易。”即聚土以盆覆之,良久花开,花片上出金字一联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公不晓,湘曰:“事久可验。”后公贬潮州。途中遇雪,俄有人冒雪而来,乃湘也。(公)询其地乃蓝关。公遂足成一诗。与同宿传舍。湘又诗云:“举世尽为名利醉,吾今独向道中醒。他时定见飞升去,冲破秋空一点青。”乃出药一粒曰:“服此可御瘴也。”
臧励龢等编 民国十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中国人名大辞典》:
韩湘, 唐老成子,愈从孙。字北渚。策进士,官大理丞。(《青琐高议》云,湘字清夫,愈侄。落魄不羁,自云能开顷刻花。尝于愈前聚土覆盆,良久现碧花二朵,叶间有小金字云:“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愈不晓诗意,湘曰:“事久可验。”后愈贬潮州,中途遇雪,湘忽冒雪而来,曰:“忆花上句乎?乃今日事也!”朱子《考异》云,《酉阳杂俎》亦载是事,独不载湘名。然愈逸诗有徐州赠族侄云:“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意若指是事。《随园随笔》则云,湘乃会昌三年进士,非好道者,其好道者别是一族子,且引逸诗为证。按愈左迁至蓝关有宿会江口《示侄孙湘》诗二首。《考略》云:湘,字北渚,老成之子。元和十四年赴潮州作,则所谓愈侄字清夫者,殆别一人欤。)
韩湘子的传说在昌黎县广泛流传,由来久矣。元代以前,无可考。明清时期地方志记载有韩湘墓、湘子楼、湘子洞、湘子影。明弘治十四年《永平府志·古迹》记载:“仙人台,在昌黎县西北十五里,……天会十年,僧人建台于此。其四面皆立石,状若栏槛然。登临其上,觉有异香馥郁,回视群峰,尽处其下。又云,即韩湘修行处。”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仙佛·韩湘子》记载:“湘与果老栖仙台山,常对弈,有仙人脚迹,石盘文甚古。又观音洞石壁上有韩仙真影。”关于张果老和韩湘子在本地的传说,清代府志不再收录。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记载,湘子洞,在仙台山后顶,有尚书张文质碑记。还载有湘子影,“山壁中宛有白石形似人,世传系韩湘道成辞乡之遗状,下有清、浊二池。”同治五年《昌黎县志》记载,湘子洞石壁有古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同治五年《昌黎县志》记载:“韩氏祖墓,自在河南孟县城北尹村,旧志以城西五里为愈高祖以上之葬地,盖误。韩湘墓,自在孟县西摘星村,旧志以为在城西南八里,亦误。”1933年《昌黎县志》虽称“查河南《孟县志》云,湘墓在孟县西摘星村,而《修武县志》亦载其地有湘子墓。”编纂者并未贸然否定昌黎之说:“是韩氏墓凡三,见不知孰是孰非也。”光绪五年《永平府志》记载,“湘子楼,在昌黎县城西三里西山下,县丞杨希舜建,知县朱嗣发重修。”至1933年已圮,遗址尚存。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年11月作
(图一:韩湘子1;图二:韩湘子2;韩湘子3)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