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娱乐 |
分类: 生活感悟 |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二十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唐朝,还出了个名人叫李光弼。
李光弼(708~764),于唐天宝十五年(756人)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率兵东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先后攻破常山(今河北正定)﹑九门(今河北藁城西北)﹑赵郡(今河北赵县)等地。五月,与郭子仪会师常山,乘敌疲惫出击,大败史思明部于嘉山(今河北曲阳境),进围博陵(今河北定县),军威大振,使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吏归唐。至德二年(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等率10万人进攻北都太原(今太原西南)。北都留守李光弼所部不满万人,先在城外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数十万,加固城垒。当敌攻城时,用大炮发巨石猛击,还暗掘地道陷敌,不断袭击叛军,使之不敢接近。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击,大败蔡希德,歼其部众7万人,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证了唐军左翼的安全。乾元二年(759年)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史思明军突然渡河,陷汴州(今开封),逼洛阳。李光弼因兵力悬殊,乃弃洛阳,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南),威胁叛军侧翼,使其不敢西进。随后伺机出战,挫败了叛军对河阳三城的进攻,歼敌2万人。上元二年(761年),令收复洛阳,他出兵,当时叛军尚锐,加之大将仆固怀恩违反节度,因而兵败邙山(今洛阳北),退保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后复任河南诸道副元帅,出镇临淮,统河南诸道兵反攻叛军,配合仆固怀恩等收复洛阳。广德二年(764年),死于徐州,享年57岁。追赠司空、太保,谥曰武穆。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包括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昌黎县志》中的《乡评》(乡贤所不尽收者)收录了李光弼传:
李光弼
为什么要收录李光弼传,可能据其史载“营州柳城人”而收录。另外,这里收录的李光弼传源自《永平府志》,《永平府志》又源自《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又源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六十一: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吐蕃寇河源,楷洛率精兵击走之。初行,谓人曰:“贼平,吾不归矣。”师还,卒于道,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光弼严毅沉果,有大略,幼不嬉弄,善骑射。起家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充赤水军使。忠嗣遇之厚,虽宿将莫能比。尝曰:“它日得我兵者,光弼也。”俄袭父封。以破吐蕃、吐谷浑功,进云麾将军。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表为副,知留后事,爱其材,欲以子妻之,光弼引疾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异其操,表还长安。
…………
后来的修志者也许是认为李光弼史载“营州柳城人”之“柳城”非今昌黎地而另有其地,从清同治四年开始,《昌黎县志》就不再收录李光弼传了。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年10月作
(图一:李光弼像1;图二:李光弼像2;图三:李光弼像3;图四:李光弼像4;图五:李光弼像5;图六:李光弼像6;图七:李光弼像;图八:李光弼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