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娱乐 |
分类: 生活感悟 |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十九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唐朝,还出了个名人叫李惠登。
李惠登,自小军吏一步步做到了随州刺史。他自解名字说:“吾二名惟识‘惠’字”,不识‘登’字。”就是说,自己并没有想着当官,而是想着给百姓以恩惠。《旧唐书·良吏》证实了他的话,说他“居官无枝叶,率心为政,皆与理顺。利人者因行之,病人者因去之,二十年间,田畴辟,户口加。诸州奏吏入其境,无不歌谣其能”。李惠登的自解,实际上阐述了自己的为官态度。
早年为平卢裨将。安禄山乱,他从北打到南,“轻兵远斗,贼不能支”。淮宁兼平卢、淄青、兖郓、登来、齐州节度使李希烈反,作为属下裨将的李惠登,希烈让他领兵两千屯驻随州。此时刘长卿已逃江东避乱,在淮南节度使杜亚的幕府中做点儿辅助之事。李惠登原本不愿造反,到随州后,立即挈州归唐,朝廷便命他为随州刺史。李惠登上任后,“虽朴素,无学术,而视人所谓利者行之,所谓害者去之,率心所安,暗与道合”。这就是说没文化不要紧,只要有民主作风,大家都说好的事情你就去做,都说不好的事情你就丢开,一样能创造好政绩。他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使荒芜的田地得以开垦,百姓的户口日渐增多,形成“政清静居,人歌舞之”的稳定局面。于是节度使于由页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政绩,诏加御使大夫,成了一名三品的台阁重臣,随州也因经济飚升而升格为上州。一个出人意外的事情是,没有什么文凭的李惠登,很快又做了国子祭酒,一个掌邦国儒学训导之令的高官。其实也不奇怪,唐后期的科场腐败之风盛行,挑一个正直无私、无学术门派之争的人去管理国子监是一种最好选择。任上他干得很出色,直至病逝,皇上念其好处,封赠为洪州都督。《新唐书》为他立有传记,古《随州志》亦将他作为“名宦”予以颂扬。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包括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昌黎县志》中的《乡评》(乡贤所不尽收者)收录了李惠登传:
李惠登
为什么要收录李惠登传,可能据其史载“营州(平卢)柳城人”而收录。另外,这里收录的李惠登传源自《永平府志》,《永平府志》又源自《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又源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五:
李惠登,平卢人也。少为平卢裨将。安禄山反,遂从兵马使董秦海转收沧、棣等州,轻师远斗,贼不能支。史思明反,复陷于贼。脱身投山南节度使来瑱,奏授试金吾卫将军。
李希烈反,授惠登兵二千,镇隋州。贞元初,举州归顺,授隋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遭李忠臣、希烈歼残之后,野旷无人。惠登朴素不知学,居官无拔萃,率心为政,皆与理顺。利人者因行之,病人者因去之,二十年间,田畴辟,户口加。诸州奏吏入其境,无不歌谣其能。及于頔为山南东道节度,以其绩上闻,加御史大夫,升其州为上。寻加检校国子祭酒。及卒,加赠洪州都督。
后来的修志者也许是认为李惠登史载“营州(平卢)柳城人”之“柳城”非今昌黎之地而另有其地,从清同治四年开始,《昌黎县志》就不再收录李惠登传了。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年10月作
(图:李惠登插图)
图李惠登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