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汉文读本》

标签:
读《小学汉文读本》教育 |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小学汉文读本》
张玉万
从网上买了线装书《小学汉文读本》(上、中、下),虽然内容和语言有些古奥,却兴致勃发,认认真真地将其逐页翻阅,对日本明治年间小学汉文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
日本明治天皇统治时期,日本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外部世界,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各项制度,奠定了日本快速崛起和强盛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与中国的接触在原有的基础上日益深入,加强中国语言学习的需要促成了许多汉语教科书的出现。明治时期日本人学习汉语所使用的教科书有50余种,这些教科书编排十分全面,包括日常会话、声韵发音、语言对比教学、日汉互译等诸多方面。在教材的具体内容上则涉及商业、政治、军事、调查、文化、物产、风俗习惯等,既是日本人学习中国语言的基础教材,也是日本人对中国进行基本了解,进而加深对中国全面认识的重要读本,为日本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在一定程度上都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和帮助。除此之外,教材内容对于对话的设计涉及诸多晚近以来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如中外商业贸易,西方人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待遇,清代晚近以来的鸦片贸易与吸食状况,中国在国门被打开之后、吸收西方外来影响而在社会、经济、文化所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语言上的表现等,都有所反映。对于中国自清中叶以后的历史研究而言,有独特的参考价值。这些日本汉语教科书,可以为学者研究日本明治时期的汉语教学、教材史,汲取日本汉语教学、教育经验,反观中国的语言教育与教材、教学方式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也能提供思考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独特角度。
《小学汉文读本》,阿部弘藏辑,原亮三郎明治十六年(1883年)出版,金港堂发行,全书分卷上、卷中、卷下三卷。其中卷中有《家康重士》《高家报德》《通茂却棋》《少年救溺》《军官养孤》《管仲警君》《正之重孝》《久三直谏》《雍氏越栅》《宗隆射扇》《莺雏学音》等。
《管仲警君》取材于《新序》: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于是桓公招野人而赏焉。 桓公田,至于麦丘,见麦丘邑人,问之:“子何为者也?”对曰:“麦丘邑人也。”公曰:“年几何?”对曰:“八十有三矣。”公曰:“美哉寿乎!子其以子寿祝寡人。”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再,吾子其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旁,谏者得人。”桓公曰:“善哉!至德不孤,善言必三,吾子一复之。”麦丘邑人曰:“祝主君,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桓公怫然作色曰:“吾闻之,子得罪于父,臣得罪于君,未尝闻君得罪于臣者也,此一言者,非夫二言者之匹也,子更之。”麦丘邑人坐拜而起曰:“此一言者,夫二言之长也,子得罪于父,可以因姑姊叔父而解之,父能赦之。臣得罪于君,可以因便辟左右而谢之,君能赦之。昔桀得罪于汤,纣得罪于武王,此则君之得罪于其臣者也,莫为谢,至今不赦。”公曰:“善,赖国家之福,社稷之灵,使寡人得吾子于此。”扶而载之,自御以归,礼之于朝,封之以麦丘,而断政焉。
这套古书钱花得值!
读《小学汉文读本》1
读《小学汉文读本》2
读《小学汉文读本》3
读《小学汉文读本》4
读《小学汉文读本》5
读《小学汉文读本》6
读《小学汉文读本》7
读《小学汉文读本》8
读《小学汉文读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