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的贫困15:第一章第二节(2)

(2024-12-09 10:20:15)
标签:

比例性关系

时间衡量

比例失调

平均主义

蒲鲁东布雷

哲学的贫困15:第一章第二节(2)
       马克思率先指明了蒲鲁东构成价值的新定义:价值是构成财富的各种产品的比例性关系。他随后说,比例性关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所能生产因而能互相交换的产品的相对量。马克思论述到,当供求互相均衡时任何产品的相对价值都恰好由包含在产品中的劳动量来确定,也就是说,这种相对价值恰好表示了我们刚才所解释的比例性关系。蒲鲁东把实际情况弄颠倒了,他说只要先开始用产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衡量产品的相对价值,那末供求就必然会达到平衡。马克思接着说按照蒲鲁东的观点如果产品按照等于生产费用的价格出售,供求就会永远保持平衡。蒲鲁东力图证明生产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说明它和需要的真正关系。所以在市场上花费时间最少的东西是最有直接效用的东西,根据这个理论,生产奢侈品就足以证明社会有多余时间来满足某种奢侈需要。
       马克思批判道当文明一开始时,生产就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到目前为止,生产力就是由于阶级对抗规律而发展起来的。如果像蒲鲁东那样硬说由于所有劳动者的一切需要都已满足,所以人们才能创造出更高级的产品那就是撇开阶级对抗,颠倒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随后揭示产品的使用取决于消费者所处的社会条件,而社会条件又建立在阶级对抗上。他接着展望在没有阶级对抗的未来社会,产品用途大小就不会由生产所必要的时间的最低额来确定。相反,花费在某种物品生产上的时间将由该物品的社会效用大小来确定。
      马克思继续批判道,生产物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既不表现它的效用程度,那末早就由包含在物品中的劳动时间所确定的这种物品的交换价值就绝不能调节供求的正确关系即蒲鲁东所说的比例性关系。马克思最后说,供求的比例性关系也就是一种产品在生产总和中所占的比例根本不决定于这种产品按照相等于生产费用价格的出售。只有供求的变动告诉生产者,某种产品应当生产多少才可以在交换中至少收回生产费用。蒲鲁东承认产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确定,那末他也应当承认在以个人交换为基础的社会中,单只这种摇摆运动已使劳动时间成为价值尺度。完全构成了的比例性关系是不存在的的,只有构成这种关系的运动。
       下面马克思揭露出蒲鲁东这种时间衡量比例规律尺度所造成的比例失调。他首先指出任何新发明只要能在一小时生产出过去两小时才生产出的东西就会使市场上所有这一类产品跌价。竞争迫使生产者出卖两小时生产的产品不能贵于花一小时所生产的产品。竞争实现了产品的相对价值由生产它的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这一规律。劳动时间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这一情况因而也成了劳动不断跌价的规律。不仅如此,跌价的不只是商品,而且连生产工具和企业都在内。西斯蒙第认为由劳动时间所构成的价值是现代工商业一切矛盾的根源。
       马克思继续论述到,一种东西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它的时间来确定,而是由可能生产它的最低限度的时间来确定。而这种最低额又是由竞争来规定。如果我们不论好坏总是要什么关系,那末我们得到的就不会是比例性关系而是比例失调的关系。劳动的不断跌价只是一个方面,只是用劳动时间估价商品的一个结果。价格过高、生产过剩以及其他许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现象也都可以用这种估价的方法来解释。
       马克思设问蒲鲁东把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会不会至少引起产品均匀的多样化呢?他随后给出结论,它使单调而清一色的垄断在产品领域中占统治。马克思总结说,人们一再迫切希望的供求之间的正确比例早就不存在了,它已经过时了。它只是在生产资料有限,交换是在极狭隘范围内进行的时候才可能存在。随着大工业的产生,这种正确比例必然消失。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马克思小结道,用劳动时间来确定价值,即蒲鲁东公式无非是现代经济关系的科学表现,而这早在李嘉图就明确论证过。
       此后,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等平均主义地应用李嘉图理论。一位英国的共产主义者布雷提出了在他所谓的新社会某甲的一个工时交换某乙的一个工时的定理。他假定某甲工作十二小时,某乙只工作六小时。这样某甲只要用六小时就可以交换某乙的六小时,某甲的其余六小时就会剩下来。如果根本不做处理,他就白白劳动六小时,或者在其他六小时不干活,再不然,他把用不着的六小时卖给某乙。这样这个新社会就必须把懒惰当做最大幸福。后来只工作六小时的某乙经过经常的和有规律的劳动以后,便达到某甲在开始时用过度的劳动所得的结果。于是每个人又都想做某乙,这样就会发生为争夺某乙的地位而展开竞争,即展开偷懒的竞争。
       接着马克思又对蒲鲁东等的平均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指出,用相等劳动量的交换给我们带来了生产过剩、价格低落和过度劳动(接着是无事可做),带来了现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只是没有劳动的的竞争。马克思最后指出,在大工业中,某甲不能任意确定自己的劳动时间。大工业要求一切人的劳动时间完全一样。
       马克思总结道,在原则上没有产品的交换,只有参加生产的各种劳动的交换。产品的交换方式取决于生产力的交换方式。产品的交换形式是和生产的形式相适应的。生产形式一变化,交换形式也就随之变化。在社会历史中,产品交换方式由它的生产方式调节。个人交换也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而这种生产方式又是和阶级对抗相适应的。布雷和蒲鲁东的平均主义关系只不过是以大机器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的反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