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的贫困7:形而上学方法第二个说明

(2024-10-25 12:27:19)
标签: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社会关系

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

哲学的贫困7:形而上学方法第二个说明
       第二个说明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正文第143-144页,实际篇幅不足一页,内容比较简短。
       马克思在这里开头指出,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方面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此处强调的是经济领域中有关生产关系的这个侧面)哲学家蒲鲁东(同黑格尔一样)对事物的理解是颠倒的(即头足倒置的)。他认为现实关系只是睡在人类的无人身的理性怀抱里的一些原理和范畴的化身,正如蒲鲁东告诉我们的。
       马克思接着谈到,经济学家蒲鲁东非常明白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制造呢绒麻布丝织品等的,但是他不明白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主要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和社会经济基础大抵同一概念),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即满足自己生活的物质资料需要的生产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上的政治上的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等等的各种社会关系)。马克思最后概括道,手工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就是说使用何种生产工具这一生产力的突出表现可以成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的标识特征)。
       马克思继续论述了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这就是经济政治等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等思想文化的状况形态)
       马克思随后又高度概括强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具体历史时代,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都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他最后着重指出,生产力的增长,社会关系的破坏,思想的产生都是不断变动的,只有运动的抽象即不死的死才是停滞不动的。
       总之,马克思这第二个说明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概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要点,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这个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发现,它一诞生,就使人们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糊涂观念为之一扫而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