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1(2)年探哲路再回瞰32

(2023-03-20 11:09:47)
标签:

斯大林

哲学实践观

争议

历史作用

积极意义

61(2)年探哲路再回瞰32
       按写作时间为序,《试评斯大林哲学实践观》应当在《实践活动形式浅谈》之前,所以我先谈前者简况,下篇再谈后者简况。
       显然,《试评斯大林哲学实践观》应当写于前两篇有关斯大林的文章发表以后。我再投《青海社会科学》,编辑没有允许发表,大概建议我用这个题目冠名这篇文章,我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我在哲学系研究生内刊《思想者》上发表了该文,其后再投来信向我系老师们征稿的黑龙江《呼兰师专学报》,得以在该刊2000年第1期上
顺利发表。
       该文全文分序言和第一、第二、第三共四个部分。序言指出斯大林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都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伟大人物,这与其说是他的不幸,莫如说是他的光荣。斯大林的英名,同20世纪前半期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那一段历史紧密相联。这段历史是在斯大林的旗帜下前进的。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长达40年的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过程。其结果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不复存在。该过程正是以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为开端。毛主席当时就同赫鲁晓夫针锋相对,提出了对斯大林要作三分错误七分成绩的客观全面分析。实践证明,毛主席的这个看法对我们国家以后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在哲学领域,毛主席同样明确指出过斯大林哲学思想的不尽人意之处,但肯定了它的主流。斯大林率先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如实地看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世界观,继承了马恩列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学说。这对我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显然也产生了有利影响。而斯大林以后的苏联哲学界却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用所谓人道主义来反对斯大林所继承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唯心主义、唯心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歪曲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可以接受的东西,为和平演变提供了精神武器。
       第一部分指出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部主要哲学著作中直接言及实践的笔墨不多,但他的实践观大体上符合马克思实践观的原意。他还多次运用其他间接方式阐述实践观。他指出被压迫阶级进行的革命变革,亦即革命实践是完全自然的和必不可免的。他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力量在于它在自己的实际活动(实践)中正是以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需要为依据的。斯大林强调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人们生存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这就强调了人们的社会生产实践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首要因素。
       第二部分指出,斯大林哲学实践观确实存在不足,但他的哲学实践观的积极意义依然不容低估。斯大林在《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这部早期著作中直接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叫作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发展(生产实践)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斯大林还曾多次谈到人类的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经由社会革命实践而克服社会衰朽力量的阻力,对社会进行革命性改造的历史性功绩。斯大林还承认,在许多场合,人们是能够(通过实践)影响自然界过程的。斯大林强调马克思主义者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而应当更进一步改造世界。这直接导源于马克思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名言。斯大林还进一步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也是接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话继续往下说的。他首次提出“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断。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斯大林还强调,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第三部分指出,斯大林无论在哲学框架的建构上,还是在实践观的表述上,都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面目,当然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甚至毛主席相比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我们需要指明并纠正的斯大林哲学思想和实践观的失误,比起我们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它所蕴含并向前推进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来说,毕竟是第二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