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拓展与著译全点2
前篇拓展显然未完待续,拟以后适当继之。本篇为全点首篇,原想先务虚再务实,此时考虑还是先实后虚更好。先把实情搞清,再探讨其中两分指导是非比较合适。本篇拟题成果简述。
我在山东大学哲学系院工作的23年期间,共获得科研成果33项,我的《哲学著译集》列32项,印行后可再补充当时尚未发表1项。我将这23年(1979年转业到山大开始到2002年晋升正高职称为止)分为三个时期。1979年到1987年评聘讲师为第一时期,1987年到1994年评为副高为第二时期,1994年到2002年为第三时期。第一时期发表15篇,先资料后译文为主。第二时期发表6篇,译文工具书为主(工具书分量较专业论著轻些,但应当不弱于译文)。第三时期发表12篇,著作译文为主。总计33篇分为著作译文工具书资料4类。其中资料4篇(内刊2篇)第一时期3第三时期1《全国主要报刊哲学资料索引》(1981年)和《欧洲哲学范畴简史》(1986年)为主。工具书2篇《世界哲学家辞典》(1990年)和《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社会和人文科学册)》(1992年)。译文17篇(内刊2篇)第三时期1第二时期4第一时期12,5篇第三时期1篇第二时期3篇第一时期1篇为主,后面再详细说明。著作10篇(增刊内刊各1共2篇)皆为第三时期其中5篇哲学论文1部少年哲学向导丛书之一为主。详见后面。
下面再比较详细介绍主要著译十一篇。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为本吗-与高清海教授商榷》,《马克思主义研究》1995年第三期。
二《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文史哲200年第三期》。
三《论斯大林哲学建构的合理性-与丛大川同志商榷》,《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三期。
四《贡献与缺憾:斯大林哲学框架》,《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二期。
五《阐述实践唯物主义的反面视角-从《试论实践的唯心主义》谈起》,《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一期。
六《启蒙思想的光华-近代俄国哲学掠影》,少年哲学向导丛书之一,明天出版社1995年3月。
七《俄罗斯文化的永恒价值-对俄国哲学的一种诠释》,【俄】格罗莫夫著,《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2期。
八《夸克物理学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法》,【苏】韦列什科夫等著,《哲学译丛》1990年4期。
九《经典引力时空观》,【苏】杜布罗夫斯基著,《哲学译丛》1991年5期。
十《协同学:新领域》,【苏】库西耶夫著,哲学译丛1992年3期。
十一《从“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看物质学说》,【苏】凯德罗夫著,《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6年第一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