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概述十
本篇抄录《实践唯物主义六题》第四题,冠名实践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在恩格斯那里,认识论以可知论的形式出现,位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唯物主义部分,居物质第一性的一般唯物主义原理之后。列宁将认识论从那里移出,并将其置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之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独立分论。他还把认识的内容分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同时列宁还赋予它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名称。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直接继承了列宁的观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称之为“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沿着列宁的思路,我们再结合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关于认识论内容的诸多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认识论的如下框架结构。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为认识的发生机制和认识的内容来源两部分,前者又分自然生理机制和(以此为基础的-笔者现在加)社会实践机制。后者分自然根源和社会实践来源。
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存在着一种把认识的社会实践机制的内容来源与自然机制根源割裂开来的唯一化倾向。
诚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复强调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是恩格斯和列宁的如下论述同样让我们现在读来倍感亲切,发人深思。恩格斯讲过,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具有真理性的最令人信服的证明。显然还有其他或许不那么令人信服的证明方式。列宁则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一个脚注里极其敏锐地批判了当时刚刚出现的美国实用主义的行动哲学即实践哲学。他批判“实用主义既嘲笑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也嘲笑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它宣扬经验而且仅仅宣扬经验;认为实践是唯一的标准......”当然实用主义把是否有用看作是否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看作真理标准不可同日而语。
事实上,在具有无限时空的自然界客观发展过程中,人类目前的社会实践也只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证实其中的一部分。这就是说,人类目前的社会实践只能检验我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一部分认识是否符合其发展规律。而通过人类世代实践将检验我们对客观世界在某种程度上的全部认识是否正确。恩格斯关于真理的绝对和相对性,思维的至上和不至上性的论述是异常深刻的。
我们既可以从恩格斯和列宁的以上论述中吸取对当前展开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讨论有益的营养,又可以从中吸取对总结我们党历史经验教训的有益营养。人们在批判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在他那里存在的夸大人类实践作用,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反作用的唯意志主义思想倾向。这就造成了如下奇怪的现象,一方面人们在批判毛泽东晚年尤其是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另一方面又在哲学思想和领导经济建设工作中的某些方面继续存在着和他类似的错误。这个问题的确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应当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把认识的社会实践发生机制和内容来源唯一化的倾向显然是和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物质前提,片面孤立地强调实践密切相关。在认识论中,同样应当从物质实践的观点出发,应当和实践唯物主义的整个学说相一致,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真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思想体系出发,把其中的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看作是一块互相不可分割的整钢。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正确地把握它的理论实质,避免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从而对我们的实际工作产生误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