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概述九
本篇续完对《实践唯物主义六题》第三题的抄录。
这也就是说,关于实践和物质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这两种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之间的关系也还有另一种涵义,即客观世界走自己的路,而人的实践必须面向客观世界。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头足倒立地蕴含着极其唯物主义的思想。列宁就曾借用黑格尔的话表述过如下实践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世界”“走它自己的路”,人的实践面对这个客观世界,在“实现目的时会遇到“困难”甚至会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面向客观世界,以它为转移,以它来规定自己的活动。”早在列宁之前,恩格斯已经这样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在经历了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之交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后,在经历了九十年代初的经济过热和不久前的抗洪救灾等同样深刻的教训后,我们处在人类公元第二和第三个千年更迭之际的中国人,对于先哲们的此类警世良言,是应当给与充分重视,认真加以反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有博大精深的理论思维,必须有关于周围世界和人类社会各门学科的知识功底。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活动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从而使我们的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使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整个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
实践活动的形式除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改造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外,还存在于思想文化(包括语言文字)领域。它改造的是作为前二者反映又作用于前二者的社会意识形式的现状。
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是在中外哲学史上,实践最初不约而同主要指道德实践范畴。按照笔者的理解,这种实践指的不是抽象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严格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去做事,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实践在用某种方式改变人们的道德面貌和社会风气。
再如在科学这种意识形式中,中世纪文艺复兴尤其是近代的一些学者多用实践去指人们进行的科学实验。关于这一点,列宁提出“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毛泽东也将科学实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实践之一。在这里,实践是指运用改变自然条件的手段、工具来改变人的认识能力的现状。因而我们把它本身也看作是一种实践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现今越来越重视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使之对经济的发展发挥日益巨大的作用。目前流行的知识经济看法,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一点。
语言文字实践其一可指在上述各种形式实践中进行的语言文字活动,其二可指改变语言文字自身现状的活动。马克思早就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实际上,语言文字作为观念意识的物质载体,是它们借以在实际中表现出来,从而发挥其交往功能的工具。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因为它是高级物质即人脑的一种属性。故而在人类社会中,观念意识也必然经常受实践的纠缠。不通过人类自身自然生理过程的推演,不通过观念意识的物质载体和人类自身状况的改变,不通过对物质、对社会的改变,观念意识既不可能产生出来,也不可能在客观现实中表现出来,发挥实际作用。这就意味着,实践不仅存在于生产领域,社会经济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存在于后者中的语言文字领域。它直接渗透于人们的观念意识中。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地把握实践活动的所有形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