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活得愉快?
(2012-12-04 14:36:24)
标签:
有钱有势不见得快乐人比人气死人比你差的大有人在杂谈 |
分类: 为人处世 |
怎样才能活得愉快?
愉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但是,条件越好就越愉快吗?这倒不一定。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有个过着糜烂生活的国王,总觉得日子过得单调无聊,很不愉快。他要侍从们寻找一个在世上活得最愉快的人。侍从开始找到大权在握的宰相,以为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一定开心得不得了,谁知道宰相却皱着眉头说,我天天为逢迎皇上安抚百姓伤透脑筋呢!侍从们又找到全国最富有的商人,可商人也说他虽然衣食无忧,但生意场上的互相倾轧正令他烦恼不堪。最后,侍从们在城外找到一个津津有味地啃着烤红薯的农民,听说他刚给人搬了几箱砖头,领了几块钱,够一天吃得饱饱的,一片心满意足的样子,令侍从觉得他真够愉快的。这个农民笑着说,我一无所有,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确很舒心。于是,侍从们要他去见国王。这时,他倒犯起愁来了,顿时愁容满面:身上没一件像样的衣服,怎么去见皇帝……由此可见,有钱有势,并不见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一个分数,分子是客观条件,分母则是主观欲望。分母无限大,再好的客观条件也不会感到愉快。因此,只要不是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而是胸怀坦荡,知足安贫,即使穷一点,同样会领略到生活的无限乐趣。
愉快还是一个动态过程。昨天感到愉快的,今天不一定再感到愉快;今天觉得很愉快,明天则有可能会增添烦恼。因为社会总在不断发展,旧的物质条件会被新的条件取代,当你适应了原来的生活层面,并为此满足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又前你而去,会挑战你的满足感。上世纪50年代,人们追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觉得这就是“理想生活”了;曾几何时,人们又开始追求“三转一响”
愉快还往往受人与人的横向比较所影响。本来日子过得好端端的,周围的同事朋友一下子有了大的起色,生活水平超过你,你心里可能一时不平衡,烦恼顿生。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其实关键看怎么比。老是比待遇比报酬比地位,老是与条件比你强的人比,一山更比一山高,比完张三有李四,永远比不完,永远不得安宁。好与差、优与劣总是相对的,你处境可能不如人,但比你差的大有人在。懂得怎么比,便会其乐无穷。萧伯纳说过:“牙痛的时候觉得不牙痛便是最幸福的。”只要心头不要太高,分子与分母的比值调得合理点,想得到幸福愉快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