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上】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四校教学联盟12月阶段检测语文试

(2024-12-13 10:17:53)
标签:

教学

语文

杂谈

一)完成1-4小题:基础语言文字应用。(每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cn)    步(ku)      涌(bèng)     讪(shàn)
B. 木nè)     水(lù)       暧(ài)       舒窈jioC. lín    诚(qián)     带(xié)      cèng)
D. 一眼(pio)  蓊郁郁wng b)      溪(shàn)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 虽然纯文学读者有限,却是为人类精神文化提供原创性财富的一部分,往往成为民族的骄傲,在商业社会,更要注意保护这类创造。
C. 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科学家希望它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D. 诗歌浸透着古人的生活,对于作者当时而言,那就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诗歌作为一种曾经的生活方式,都或隐或现地揭示着诗人们彼时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选择。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摴蒱”是古代的一种植物,长形而前端尖锐。
B. 椽”读音为chuán是放在房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
C. 《赤壁赋》是兴盛于汉唐的一种文题,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D. 泰山是古代封禅之地,“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4. 下列有关《乡土中国》理解错误的是(  )
A. 差序格局”即以自我为中心,按照于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疏密关系,具有等级化与明确标准性的特点。
B. 家”在西洋社会是界限分明的团体,在我们的团体社会中则是范围不良的概念。
C. 差序格局下的私人道德不同于西洋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
D. 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是由于文字对于乡土社会的不适用性、不必要性与局限性。

二)完成5-6小题:语言文段应用。(共6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 杨柳才吐出仿佛半粒米似的新芽 。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座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 仿佛等候什么似的 ,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她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她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她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她说,“你这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节选自鲁迅《药》)

5.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破折号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B.“(这床被子)是我的——”新媳妇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C.外国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D.雨后的斜桥影里,遇见熟人,便微叹着互答着说:“唉,天可真凉了——”

6.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仿佛……似的”,说说它有何表达效果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完成7-10小题课内古诗文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7.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耳得而为声  之:无实义          木直      中:合乎
B. 而半山雾若带然   居:残留的       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C. 虚御          风;御:驾  圣人无        常:固定的
D. 声非加    疾:强,指声音宏大 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道也
A. 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C. 非能 
D. 位卑则足

9. 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微斯人,吾谁与归            孔子云:何陋之有?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童子”,即未考取进士的读书人。
B. 岱祠”是古时用来供奉祖先的庙堂,与“佛狸寺”的作用相同。C. 司马”是古代官名,于汉代开设,参与军事计划的拟定。
D. 《核舟记》中“八分有奇”,古时计十分为一寸,即不足一寸。而“高可二黍许”,一个纵为一分,二即二分左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18分)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氏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豪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佥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眼,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章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B.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C.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D.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
B. 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作为的君主的庙号。
C. 元年,在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
D. 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热爱学习,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加上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
B. 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
C. 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言辞,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
D. 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

15. 请简要陈述许衡反对阿合马之子在枢密院任职的理由。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9分)

病后登快哉亭

     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贺铸,北宋诗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黄华:菊花。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从标题可知,这是一首登高抒怀诗,描写了诗人病后登上快哉亭时的所见所感。
B. 首联写雨后的清蝉在树上得意地鸣叫,这与仕途失意的诗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C. 颔联描写诗人讨厌自己频繁喝酒,梦后倚楼心中悔恨无限,突出了诗人思乡之浓。
D. 尾联抒情,写诗人辜负故乡亲友赏菊之约,心中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

17. 同属病后登高所作,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8.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侧面描写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萧声。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鞠躬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的择师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