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大舞台”专访章红艳(上)

(2013-05-24 10:41:00)
标签:

文化

5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频道的中国大舞台栏目专访了章红艳老师,就其510日在广电总局音乐厅举行的且弹且谈音乐会进行分析和介绍,在这里,我们把这次专访的对话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与朋友们共同分享章红艳老师的音乐传播理念。

“中国大舞台”专访章红艳(上)

“中国大舞台”专访章红艳(上)

 

主持人:各位听众、各位中广网的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中国大舞台,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我是胡凡,再一次跟大家相会在周日的晚上,接下来的两个半小时我们会一块儿度过。今天晚上中国大舞台要为大家送上的是,中央台文化发展工程特别奉献,大师系列音乐会“且弹且谈·章红艳弹拨组合音乐会”,一会儿我们将为大家完整呈现,为了便于欣赏,今天我们还邀请到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章红艳来到直播间,章教授欢迎您。


章红艳: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

 

放背景音乐

 

主持人:刚才的那段时间直播间非常安静,只有琵琶、只有音乐,弹拨间点点的音符应该说都在撩动着我们的思绪。那我想,此刻在收音机那头听节目的你可能也会非常的安静。其实在安静的时候我们是时常可以感受到自己心跳的。可不可以这么说,这一刻,陌生的我和你因为共同的情感,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也连在了一起。今天晚上我们要听的,要说的是弹拨乐,是琵琶。两天前的音乐会当晚,章红艳老师在舞台上也反复强调,很多时候琵琶演奏的就是心曲,是指向人的内心的,特别是在安静的时候,哪怕是陌生的演奏者和观众之间,也会有交流,也会有共鸣、也会有呼应,会有温暖。平常演出的时候您的这种感受是不是更加深刻,更加强烈。


章红艳:当然是,很多时候人们觉得弦乐器的歌唱性更强。但我在音乐会中也说过,弹拨乐以点组成的旋律、这种线条,点对点的结合,这种点有时候就像敲击在你的心上。弹拨乐的特点,因为是由点组成,所以它非常灵活,变化多端,可以做到非常细腻的东西,它的线条也很特别,是非常细密的,一点一点敲击在你的心上,就像你刚才说的,是心曲,是心声。


主持人:所以特别要求一个安静的环境。


章红艳:是,其实听音乐都需要安静,没有什么比音乐离心的距离更近,就像我们平常在准备音乐会的时候,如果是一个人演奏的话,我们肯定要独自完成,独自准备。那个时候我体会特别深的就是,我是在一个人倾听我心里的声音,我的内心到底想怎么唱,我想怎么表达。


主持人:怎么把内心的情绪通过指尖流淌出来。


章红艳:对,那么我的指尖是我的一种手段,可是它是另外一种语言,我在体会怎么把内心的情感转换成指尖的语言。所以为什么听音乐或者交流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安静的去听演奏者心里的表达,它是一个内心的表达。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听到的一首曲子叫《大浪淘沙》,这就是一首心曲。这首曲子的作者是华彦钧,也就是阿炳,我们都知道阿炳是能把二胡拉到人内心去的,但其实他也会弹琵琶,


章红艳:对,据说他演奏琵琶的技巧要比二胡要好,但是由于他开始创作琵琶作品的时候,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的一生只创作了三首琵琶曲,其中一首最有名的就是《大浪淘沙》。阿炳的音乐是不加粉饰的,非常纯粹和质朴,虽然你不能从他眼睛里看到什么,但是你可以从他的音乐里体会到一切。所以这就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我经常会说,如果说谁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我觉得就是他。在他的音乐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对时代、对人生的感叹,几个音,你就能感受到,但是他没有其他的修饰。


主持人:尽管他看不见,但是音乐就是他的表达,音乐就是他的诉说,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那天音乐会上唯一的一首琵琶独奏《大浪淘沙》,演奏者,章红艳老师。

 

播放《大浪淘沙》

 

主持人:刚才大家听了这首《大浪淘沙》,微博上马上就有反馈了,一位网友说,《大浪淘沙》真的是非常喜欢的一首作品,每次听到都是一阵又一阵的感悟,他说琵琶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乐器。另一位网友说,《大浪淘沙》体现的就是阿炳的力量和意志,其实这是一首命运的心曲。


章红艳:是的,而且这首作品也受到一些道教音乐的影响,里面还是有一种跟别的音乐不同的诠释。那么后面的一部分充满了他内心的憧憬,但是最终现实还是现实,对他来说,一个时代就是这样。


主持人:不过整体给人感觉还是哀而不伤的,还是很有力量的。


章红艳:对,它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我记得我感触最深的是有一次到无锡演出,在阿炳曾生活过的环境里,让我感慨万千。有的时候自己在听自己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也是不能自已的。


主持人:一位网友说,其实琵琶是特别适合在非常安静的状态下去倾听,凄清婉转,让人流连忘返,这其中是深邃的美,是舒畅的美,也是真挚的美。其实提到琵琶,提到弹拨乐,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既然今天晚上我们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章红艳老师,那我们就要对琵琶、对弹拨乐的演奏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演奏这些乐器的人。搞手艺的人最怕别人说他业余,包括我们今天做节目也是一样,很怕别人说我们业余,我们是希望有一个专业的呈现和表达。既然提到专业和业余,那晚音乐会上,您一上台就在给我们普及这样的常识了,我们要做一个很专业的观众。特别是您提到的一个音乐厅文化。


章红艳:其实音乐厅文化它来自西方,所以中国人不知道音乐厅文化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它不是你传统文化里的。我们都知道我们一提戏园文化你就知道了,对吧,叫好,点曲儿。


主持人:是要有互动的


章红艳:对,要有互动,它是台上台下都需要热闹的,但最最重要的不同,它是一个主体的不同。我们的庙会,堂会文化它的主体是听者,是这些听的人,我要请你来演。


主持人:要取悦场下观众


章红艳:对。要取悦观众,要符合观众的要求,而观众就是可以随时叫好,随时叫停,它是这样的一种文化。音乐厅文化最初来自于西方教堂,来自于一种宫廷沙龙,西方音乐的发展,教堂里的弥撒由四个声部组成,所以我们的四重奏最开始就是从这四个声部来的,慢慢的演变为交响乐团,就是由这些声部慢慢增加,所以它的来源是来自于这个。当然大家习惯于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共同去一些唱诗班啊,歌颂上帝。


主持人:他是有神圣感的,是有礼仪性的


章红艳:对,有礼仪性。是一种礼仪性的,但是你看其实它这个东西在音乐厅里也像一种仪式,演出就像一种仪式,它就演变成整个环境里头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或是听众与听众之间,都是感受同一种精神。


主持人:或者说它也有一种互动,但这种互动是看不见的,是无形的,是内心当中的交流。


章红艳:对,其实越安静越互动,他不是表象的。


主持人:不是浮皮潦草的。


章红艳:对,因为音乐它是需要静下来去品的。所以这样的一个相互之间的东西就变成了一个你要在非常安静的情况下去听,如果再静一点,你可能就会听到更多。它是这样,你越进去越听到的越多。有的人常常会说我们听不懂音乐,我们到音乐厅里头也不知道干什么,我听到很多人跟我说。还有很多人说,哎呀章老师,怎么听啊什么的,这个室内乐、重奏怎么听啊。所以我说首先你静下心来,你静下来先去听一听他们的声音。静下来以后,你就能感受到基本的一种情绪。比如说刚才的《大浪淘沙》,它是一种情绪,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比如说是欢乐的、活泼的、严肃的,或者是什么。


主持人:您微博上马上就有反馈。


章红艳:对,就是这个,她就会马上感觉到,等感觉到之后,你再去听他每一个乐器的语言,它表达的,这样你能感觉到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切都来自于这个,所以我说音乐会当中啊,第一课就是安静,因为在嘈杂的环境中你是什么都听不到的。


主持人:对于你接收到的信息是有损耗的。


章红艳:对。是有损耗的。而且我觉得它整个破坏了一个相互之间的沟通,演出者和你的这种约定,我想向你来传达这样一种音乐,你呢是接收者,所以相互之间的沟通是要建立在一种音乐厅文化之上。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的剧场演出,我根本没有想到会是一个声音这么好的剧场,所以你知道很多东西就是这样,戏保人、人保戏。我们演出的时候我们就特别希望音乐厅能好,能保我们的这样一个声音和保我们的演出。


主持人:是互相增色。


章红艳:对,它一下子返给你的时候,会激发你。好的剧场会激发演奏者的。


主持人:包括观众,如果是一个特别有素质、特别懂得欣赏音乐会的观众,他也能够激发台上所有的演员。


章红艳:是。所以观众一定要做一个好听众,不是说一定要求你要怎么样,你要知道,如果你是一个最好的听众的时候,你就可以把演奏者掏空,就是说,演奏者今天来给你表演的时候,你应该听到她最好的东西。你不要让她保留,你让她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表现出来,这时候你就是一个激发者。


主持人:所以接下来呢,我们再来欣赏琵琶五重奏《春江花月夜》,这也是一首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曲,大家都非常熟悉,演奏者是章红艳、刘小菁、李彤、隋琼莹、李跞。

 

播放《春江花月夜》

 

主持人:提到弹拨组合,这是一个很新颖的组合和搭配。是您的点子吗?


章红艳:是。其实10年前我就成立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弹拨乐团,当时的想法就是觉得中国的弹拨乐器很丰富,而且它自成体系,不只有一件乐器。像俄罗斯的三角琴,它从高到低都是一个乐器,它的声音是一致的、是一种乐器。但是中国的弹拨乐器不是,你看有三弦、琵琶、中阮、大阮、扬琴、古筝还有柳琴。


主持人:还有独创的小琵琶。


章红艳:对啊,还有小琵琶,所以这些乐器放在一起的时候,会增加它的丰富性、音色的丰富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演奏法都是一致的,都是点,就是它的元素基本上都是点。所以我就想它是不是可以组合在一起,让它产生有共鸣的这样一种声音。而且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旋律,虚线,我称它为虚线之美,那么还有其他的点,节奏型也非常好。大的弹拨乐团出去它演奏的东西和弹拨组合不一样,组合更精致,组合的精致是我一直想带给大家的精致的音乐和细腻的音乐。


主持人:或者说它更能表现一种弹拨乐自身的这样一种音乐的表现。不会被埋没,不会被淹没进去。


章红艳:每一件单独的乐器都非常清晰,所以所有这些不同的音色放在一起之后,会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由弹拨乐器来对话的这样一种情境,而且会非常细腻。我们其实在排练的时候,像《春江花月夜》这类作品都是非常难的,越经典越难,越是细的东西,就是这种小组合越难。它每一个声音落在一起的时候,就像唱东西需要气带声,我们常常是要这样,不是说仅仅是声音出来,你是要有控制的,所以这个控制是我说的越弱越难的道理。像《春江花月夜》本来是琵琶的独奏曲,后来顾冠仁老师把它改编成五个琵琶的重奏。中国的重奏和西方的重奏不太一样,西方的重奏就像我刚才说的四重奏、弥撒的四个声部,它基本上是一个立体的,走和声的,它往下走的时候都是一个块状的,和声块状。可是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作品都是线条性的,它的音乐是线条性的。我为什么说你来我往、你唱我和、你呼我应,所以如果将来听中国的室内乐的时候,大家就可以注意一下。


主持人:它有对话,有撞击。


章红艳:有撞击,对。它有这种线条在走,每一个乐器它走自己的一个线条,然后歌唱,完了以后它们在一起。不是说一起走、完全叠在一起的,所以说这也是中国室内乐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所以说它是和而不同。


章红艳:对,和而不同。所以很有意思,当时在做这个弹拨乐团的时候我就想,这些弹拨乐器全都可以放在一起,不同组合,最终是要把弹拨的特点反应出来。据我所知,在全世界,像中国这么丰富的弹拨乐器,而且每一件乐器既能独奏又能合奏的国家,只有中国。所以我就说它是弹拨之最,这个国家的弹拨之最。


主持人:对,那天在音乐厅,我坐在第一排,近水楼台,能够听得非常真切,我是觉得非常纯粹,但是有时候,哪怕这些古曲你听过很多遍,你也会听到一些很清新的东西在里面,很清丽的东西在里头。


章红艳:嗯,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在演绎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会完全停留在一个过去的模式里。


主持人:重复和模仿


章红艳:对,纯粹的这样一个状态。因为我觉得受的教育不一样。我是特别得益于中央音乐学院这样一个环境,它是中西方的双重教育,所以你从民间的一种状态走到了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接受了这样的双重教育之后,对于你重新诠释过去的这些作品可能也会有不同。

(录音整理/隋琼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