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血泪的典卖契
(2022-11-11 16:16:39)
标签:
婚姻典卖古代习俗娘儿 |
分类: 散文 |
朱文风
你听说过卖身契吗?你看见过典婚契约吗?没有,当然没有。就是我这个出生在民国时代的过来人,也是在壶镇的一家私人办的“民俗收藏馆”里第一次看到。
李伟法是缙云县有名的收藏家。他壶镇溪西的家中,从一楼到四楼,几乎全被收藏的杂物占满。他建的“民俗收藏馆”,因家中已无余空之处,只好在上王女儿家中租来了两层使用。整理出来的民俗物品,还仅仅是他收藏品中的一部分。那天参观,我仅是初初浏览了一下,就感到十分震撼。物品实在太丰富了。许多东西,别说见过,连听也未听说。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票据”部分中,几张猩红的有关婚姻的契约。古时候,男女成婚,没有什么“结婚证”,凭的就是聘书、婚约。
抱着好奇心,我仔细看了这一张张猩红的书约。有一张契约,文字如下:
“立賣身價字沁後村人鄧世保 今因家貧無力撫養妻兒 赡養病母 願將妻室翁氏托媒賣予梧塘村陳華塘為妻 議得銀元叁拾伍元足訖 至交割日 鄧家不得藉瑞至陳家 交付足銀後 翁氏即赴陳家執掃 至後翁氏生兒育女 均為陳家後人 與鄧家無干 如有鄧氏族人言語 均由鄧世保面決 此系倆願 各無反悔 有憑為據 立賣身價字為據者
見字同收銀人鄧門翁氏 日立賣身價字沁後村鄧世保
胡村陳梁
沁後村鄧門王氏鄧發五
媒人
下柯村柯門鄧氏
書字沁後村鄧世春
契约属于卖妻契。邓世保因家贫,无力抚养妻儿,无力赡养生病的老母,只得以银元叁拾伍元,将结发妻子翁氏卖与陈华塘为妻。我们可以想見,邓世保不是无情,而是因贫因病出于无奈。那么作为世保妻了的翁氏,丢掉自己亲生骨肉,被作为商品贱卖给一位陌生人,她的心又会是多少的苦痛!我们可以想像,她的心是在滴血啊!因为从此以后,她与邓家无干,这是生离死别!在那个社会,女人可以像牛羊猪狗一样被贩卖,还算一个人吗?
另一张是“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吉日”写的。内容稍多一点,我们不妨再抄录一份:
“立甘愿典婚书人
:余江县颖塘乡六保
晹溪村陈钦然门户徐氏
今因夫辞世
子女稚弱
耕种无人
扶孤度日
俱属唯艰
由是敬凭公亲族长及母家人等和同商议
情愿典入东乡县珊壁乡玶里村何贯其名下为妻
当日凭媒议定
三十二年二月三十日入门之后
宜家陈姓
耕种
主持家事
倘蒙皇天养估
再生子
任凭典夫将子女推归何姓
以继宗支
陈姓家不得生端异说二意
甘愿所典所娶是实
自成婚以后
唯期克妈昌隆家室
是以厚望
若有风寒暑热
宜在陈姓调养
克尽妇道
不得侵慢何言
其陈姓子女长大不得背义无情
不于供养
如有背义不于供养等事
每年应以长工工资算还何姓
不得异说
至于何言其若是百年以后
终在陈姓
愿典婚言其生有子
何姓追修
若是无子
陈姓追修
宜居以后
再批
或有赌钱嫖等事发生
任凭徐氏所管
如有违
皆由徐氏赶出
所议是实 今欲有凭 立甘愿典婚书为据
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吉日”
这典婚书约,有点特别。一般典婚,都是女方被典入男方家居住,叫“典妻”。双方议定出典时限,与出典身价,及所生子女归属。而这典婚,被典的同样是妇女,但却是收钱的男方典入妇女方居住。古代典婚,目标有二。一是男方无子嗣,以金钱典一个女人生孩子。二是女方丧夫,无劳动力耕种,只得典出自身,以换取男人到家做劳务。这叫“典入”。就是上边的这一类。从上边两类典婚书约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被“典”的都是妇女。像后一种“典”法,明明是男方入住妇女方家,但报酬却要付给男方。这就是“典入”。
还有一张,时间较早,是清朝同治年间的妇女卖身契。白纸黑字,也是血泪斑斑。文字如下:
“契據
立據人鄭振遠 因手中空乏 難以度日 進退兩難 出其無奈 實無良法 情願將結髮之妻 賣與族兄鄭騰風家人為妻 價銀壹拾伍兩整 當面交足 並無短少 其事並無串籠欺騙 恐後無憑 請族人鄭黃福鄭有先為保
立據人鄭振遠(紅指印)
中保人鄭黃福(紅指印)
鄭有先(紅指印)
同治三年冬月”
上边的典婚书约,无论是“典出”还是“典入”通称“出典”。“出典”者,典期满后,约定解除,夫妻可以重聚。但如是卖身契约,则生离等于死别。
我国的典妻制度汉代就有,清朝最盛。典妻制度是人类买卖婚姻的一种,它和娼妓制度一样,都是正式婚姻制度的一种补充。我国的典妻风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特别是浙江。有人长期贫病,经三方同意,请中间人说合,将妻子借或租给无子的男人为其生子,借妻期间所生子女随生父姓,入生父宗,一旦满足原订的条件,就解除关系。东北地区也有典妻风俗,叫“搭伙”。丈夫在外长期不归,妻生活困难,就出典自己与另一男人建立搭伙关系,签订搭伙字据,待丈夫归家后付清钱款,妻子再回自己原来的家。
我最早看到以典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年轻时阅读“左联”五烈士之一、作家柔石的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被出典女人春宝母亲的形象,她舍不得两方儿子(春宝与秋宝)的无奈心情,一直窒息在我心头。典妻是一种可恨的陋习。它不仅在于其摧残女性的身心,更在于它将女性物化,女性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作为生儿子的工具。典卖婚姻的现象,作为一种旧社会的习俗,不仅反映于文学作品,而且还被拍成电影。最让人惊心的是根据甬剧拍的电影《典妻》,王锦文演的,那唱词,字字血泪,令人心颤!我们不妨节录一段,与读者一起品尝之:
“天上滚滚雷声响,地下漫漫道路长,我的两脚悬着空,我的灵魂何处放,何处放!嫁了一个人,生了一个郎,作了一回妻,当了一回娘,破了一个家,断了一回肠。迈出一道旧门槛,飘飘忽忽悠悠荡荡,浑浑噩噩踉踉跄跄,无知无觉若生若死,一脚又跌进了新门墙。新门墙,魂难放,遇着一个老秀才,强拉硬拖就上床。来年生了儿秋宝,从此牵住我心房。离旧家,儿哭娘,离新家,娘哭郞。我把一个儿抛下,又把一个撇一旁。我是冤啊冤,我是悔啊悔!我是恨啊恨,我是痛啊痛! 我捧着一个魂,不知何处放?”
世纪一个又一个过去。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尽管是暖冬,但天有不测风云。有预测说,一个奇寒的冬天即将来临。社会婚姻习俗也一样,典卖婚姻的时代虽然过去,但其阴影(小车、住房、金钱),仍像幽灵一样在我们上空晃荡着,晃荡着!(2022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