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邱
“美国的基础设施真的很糟,尤其是道路和高速公路,机场也是,很多情况下令人难堪。”特斯拉CEO马斯克又吐槽美国基础设施建设了。他近日在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被问及美国走出新冠疫情危机后他对政府有什么建议,马斯克回答:“投资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正当其时。”
马斯克的说法与美国部分专家的评估是一致的。历史悠久的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从1988年起,每隔几年就会对美国的基础设施发布评级报告,从“适合未来”的“异常好”A、“良好,现在堪用”B,到“分崩离析,不堪使用”的F,共分5个等级。据该协会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基础设施几乎都是D:“差,有风险”。
报告指出,美国大坝平均年龄56年,17.1%的大坝“非常危险”;城市饮用水管道系统多建造于20世纪20年代,管道的老化严重影响水的质量;电力线路超期服役,2015年全美停电3571起;全美53%人口生活在有害垃圾处理设施3英里范围内;美国的机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39%的桥梁建设超过50年,13.6%的桥梁功能过时。
不可否定,美国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领先,还有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等超过或接近万亿美元市值的独角兽大佬,但公路、铁道、桥梁等基础设施普遍年久失修,失去了支撑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面对这些迫在眉睫的“危险”,美国许多政治精英似乎并不着急。随便阅读一篇哀叹美国基建成本的文章,从夸张的数字中,我们就会发现,美国高层政治斗争带来的成本是高昂的。早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政府增加基建预算的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对增加国防开支十分积极。今年疫情发生后,特朗普政府在基建计划的推行过程中,自己所在的共和党阵营却成为了反对的主力军。
今年3个月,特朗普政府声称要推出2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但这一“计划”被共和党阵营直接否掉。美国参议院多数党(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4月28日表示,基础设施建设与疫情无关,想通过基建法案,以后再说。
显然,特朗普的计划还没推出,便被美国政治精英否掉,可见通过基建法案拉动经济与就业这条道路是行不通的。否掉基建法案,是因为基建与疫情没有任何直接相关。有分析认为,这项2万亿美元的基建发难可能会包括去年美国刚刚通过的高速公路法案。
在美国,基础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能够提供无数的商业机会,但由于基础建设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复杂度高,有时还会伴随着高风险,因此大部分美国企业家和投资者宁愿选择旁观,而不愿投入其中。到了最后,所有的讨论都会以同一个问题开始或结束,那就是:资金从何而来?与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真金白银。
共和党参议员肯尼迪一语道破天机:“我全力支持更多基础建设,关键是——怎么付钱?”的确,搞基建的钱从哪里来?谁出这个钱?谁负担成本?而又是谁享受收益呢?在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看来,因为比起基建收益来说,他们更喜欢早点把金融炒上来,更直接见效快……所以对于基建的愿望并没有那么大。
不光是政客之间的博弈,还来自其他方面的阻力。在一些美国人看来,由于美国缺少搞基建的企业,如果大规模的搞基建会便宜了国外的企业,造成大量的资本外溢,受益最多的可能会是中国。自己辛辛苦苦搞建设,最后却便宜了别人,在大喊“美国优先”的背景下,美国人心里这道坎肯定迈不过去。
美国基础设施的不断老化,不仅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也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受限于美国当前的政治环境,基础设施振兴将遥遥无期。如今的美国只能在外部树一个靶子,拿起“大国竞争”的大棒,大规模增加军备预算。至于基础设施什么的,只好让其老化和破烂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