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并购澳矿为何一波三折?
(2009-03-26 10:20:26)
标签:
杂谈 |
中国五矿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多金属矿业公司OZ矿业全部股权的申请,被澳大利亚外商投资评估委员会延期90天进行裁决。值得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外商投资评估委员会在3月份这一个月内就宣布延长了4起中澳投资合作项目的审查期限,包括中铝注资力拓、华菱增持FMG、鞍钢投资金必达,以及此次的中国五矿并购OZ。(3月26日《京华时报》)
这样的结果,让4起中国公司计划收购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公司的交易处于悬而未决状态。不过,业界一些人士表示,澳大利亚政府的这一决定是在预期之中。由于这一交易规模巨大,而力拓又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矿业资产之一,所以在最初对交易进行准备时,中方就预计到澳大利亚政府不会在30天内作出决定。
对中资并购此次澳矿,该国现在仍有不少杂音。澳大利亚反对党国家党参议员伯纳贝·乔伊斯已经发起了一场名为“澳大利亚为澳大利亚人所有”的广告宣传运动,反对中铝投资力拓以及五矿收购澳大利亚大型矿业集团。另据悉尼一家调查机构所公布调查结果显示,1001名受访者中90%的人对外资持股澳大利亚本土企业持反对态度,78%的受访者反对中国国有企业、银行或投资基金控股收购澳大利亚本土企业。
本月初,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到澳大利亚访问,就是为了消除市场上对中铝的不信任感。熊维平与负责审批交易的澳大利亚有关官员和其他部分政府官员见面,主动澄清了很多问题后,澳大利亚方面对中铝注资力拓这一问题的理解大为改善。尽管熊维平这次“公关”之旅,并且对当地媒体强调中铝不会对力拓寻求“任何形式上的控制”,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走向互相理解,似乎道阻路远。
摩根大通旗下咨询公司分析师彼得·阿登认为,由于中国企业过于集中在一个时期并购澳矿,让澳大利亚政府面临很大压力,如果这演变成一个大政治皮球,将会在一段时间内被踢来踢去。这个说法明显地带有西方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但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教训来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中铝、五矿、华菱等中资企业并不是第一个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遭遇同样难题的中国企业。
2005年3月,中海油洽购当年年初挂牌出售的美国优尼科公司,并开出了明显高于竞争对手——美国雪佛龙公司的报价。然而,由于受到来自部分美国国会和政府人士以“涉及国家安全”为借口的百般阻挠,中海油最终在当年8月2日宣布撤回报价。2005年,同样在美国受挫的还有海尔公司,后者在2005年6月证实有意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制造商美泰克公司短短一个月后,便宣布中止竞购。
应该说,中国是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最大买家,该国的经济利益是与中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连续十多年的经济增长纪录,连澳大利亚人自己都承认,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他们的经济繁荣。过去几年,在这块世界上最小的陆地同时又是最大的岛屿上,中国企业的订单引领着一轮又一轮的采矿热潮。而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2006年,中国企业累计在澳投资金额大概为30亿澳元。2006年以来至2008年年终,累计数据已达300亿澳元。
然而,与美国人一样,一些澳大利亚人一边欢迎它2008年新任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前来投资,一边却又日益忧心支撑其经济命脉的重要资源行业为外资所控。例如中铝与力拓的并购案就被人说三道四说是一个例证。中铝与力拓达成的交易协议原本被视为“普通决议”,仅需要50%的股东支持就可通过。但目前有不少股东反对这一协议,认为出售的股权太多,令他们难以接受,并认为,这一交易应是“特别决议”,即支持者的百分比必须超过75%才可生效,故目前已开始寻求当地法律机构的支持,希望能将双方之前达成的协议推翻。
这让我们多了一份担忧。虽然不少市场分析师认为中铝、五矿等企业过份进取,出价偏贵,但此举可让中国企业的铁矿石供应更有保障,而这又是中国在海外建立铁矿石资产储备的一项策略性部署。去年以来,中国对铁矿石所需,有四成多是进口而来,为配合国内经济急速发展,自然要力争海外铁矿石资源。然而,中铝、五矿、华菱集中选择在一个时段来并购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将面临着很大的变数。90天以后,中铝、五矿等中资企业能否如愿以偿,我们将试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