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西方“专利流氓”的阴谋得逞
(2009-03-25 10:36:18)
标签:
杂谈 |
过去两年,深圳市中彩联科技公司先后接到了来自美国的10多家专利许可公司的专利费诉求,除了与国内彩电行业存在竞争关系的一些消费电子巨头外,很多都是一些所谓的专利许可公司,被称为“专利流氓”。这些公司搜集大量的过时的专利向中国彩电企业进行专利讹诈,最初一些缺乏经验的中国品牌往往采取的是“用钱堵嘴”的方式,这更加刺激了这类公司的欲望。( 3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作为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产业之一,彩电一直是中国企业的骄傲,然而,这个一度辉煌产业目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边是无休无止的价格战,拖累得中国彩电企业割自己的肉充饥,另一边又要想着如何避过西方一些国家的“专利流氓”困扰。前后夹击,中国彩电业好像又要面临严峻考验的境地了。
2007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同时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标准的技术规范。与此同时,近年来,包括Lucent、Zenith、汤姆逊、索尼在内的多家ATSC专利所有人也开始向中国彩电企业发出了具体的ATSC专利清单,根据当时的计算每台彩电出口要交纳的专利费用将超过23美元。
这显然是西方人人为地设置专利陷阱对付中国企业。由于中国企业基本不掌握核心技术,所以也几乎不掌握专利。问题还不仅限于此,西方国家和企业制定了专利政策或开出的清单,声称拥有的上万项彩电专利,在收费时会泥沙俱下一起抛给中国企业,让“专利流氓”公司有了可乘之机。
2008年,美国一家著名品牌企业作为专利权利人前来中国收费,声称有1000多组8000多项专利。经过中彩联公司的尽职调查,发现大部分是无效的垃圾专利:如专利过期的、技术过时、技术含量低根本用不到、专利权属不清等,而他们所谓的核心专利则没有被专利所有人认可。
然而,在西方,类似的“专利流氓”公司还有很多。SISVEL公司是全球公认的“专利流氓”公司,在德国历年举行的国际电子产品展览会上,SISVEL多次要求德国海关以“可能侵犯专利权”为由,突袭参展企业,尤其对中国企业屡屡发难。2008年8月,SISVEL在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会上故技重演,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在欧洲市场表现不俗的中国品牌企业再次突袭。
此次突袭了海信、海尔、创维、东元、现代等69家企业展位,并没收了大量电视、MP3和手机等展品。事后很多中国企业反映,他们产品中可能与SISVEL专利相关的零部件如芯片等均是从经过SISVEL专利许可的供应商处合法购买,并未侵犯SISVEL的任何专利权,显然是他们无理取闹。
这说明,国外一些公司和中国彩电企业发难,许多不是为了专利维权,而是把以“专利流氓”行为一种手段,把性价比较高的中国产品赶出欧美市场。近年来,我国彩电的总产量年均达到8000万台,出口量年均为4500万台。这表明,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彩电生产大国。然而,由于核心专利技术的缺失,国内彩电企业在产业竞争链条中仍然处于弱势,与日韩等跨国电视巨头相比,其利润率和市场竞争态势都明显落后。
如何突破核心专利技术瓶颈,确立自己的话语权,已成为中国彩电企业迈出国门必须跨越的门槛。一方面,我们不能让西方“专利流氓”困扰中国企业的阴谋得逞,对他们损害中国企业利益的行为要据理抗争;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自身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建设彩电“专利池”。有了这样的彩电“专利池”以后,我国就具备了成为生产彩电强国的条件,让本国的标准和专利发挥作用,抵挡国外专利的威胁。
事实证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没有市场发言权,产品做得再好,也很难摆脱为“专利流氓”的困扰。专利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不只是企业行为,必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应对国外的专利费之争,除了企业抱团外,国家的相关部门加强专利预警,从国家标准制定上维护企业利益必须提到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