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城镇化和伴随的“圈地”行为,导致城镇周围的空间严重失控,农田一批一批地被毁掉,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城市边缘人群。在一些地方,房屋拆迁规模的日益扩大,使部分城市平民群体边缘化,难以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大马路、大广场,多数是形象工程,它们挤压了百姓的公共生活空间,不是城市所需要的。(5月30日《半月谈》)
现在,各地普遍在经济发展上追求“速度第一”;在城市建设上,追求“形象第一”;在名目繁多的活动上,追求“排场第一”。正是弥漫在各级官员身上的浮躁、浮夸、浮华的“三浮”之风,无节制地吞噬着包括土地在内的宝贵资源,透支未来的发展空间,损害未来的发展潜力。目前,许多地方兴起的新一轮“圈地运动”,一般都打着“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旗号,提出类似“50年规划不落后”的口号,大面积乱批乱占土地。
其突出表现是,不少地方城镇建设扩张无度,开发区、城市广场、高尔夫球场遍地开花;从县到乡,不顾条件争设各类开发区或工业园区,竟相压低地价招商引资;有钱有权的部门,抢着圈大院、盖大楼、建广场。例如从2004年以来,市区人口不足70万的宁夏银川市,每年拆迁面积均超过200万平方米。该市先后建设了7大广场,其中一个大团结广场就占地30多万平方米,一个西夏广场占地8万平方米。但是许多广场建成后,由于人口相对较少等原因,光顾的人很少。
违法圈地之所以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依法行政的观念。对中央的政策、国家的法令,对自己有利的就去落实执行,不利的则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二是一些地方政府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征地,又高价出让给开发商,土地成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和“第二财政”。一些职能部门甚至和地方政府共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规避审批。一些开发项目虽然被叫停了,但由于受地方保护影响,使一些违法占地案又被“激活”,工程建大半了,就补办手续,将非法占地“合法化”。
今年1月爆光的平湖市顶风大建高尔夫球场就是一例。九龙山旅游度假区是浙江省政府批准的浙江“九五”计划及至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区块,然而,度假区在建设中,原规划却“悄然而变”:增加27洞高尔夫球场、豪华游艇俱乐部、马球场,还将建五星级酒店、东方威尼斯商业街和120至140万平方米的庄园别墅。
该项目显然与国土资源部等部委2006年底发布实施2006年版《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背道而驰,这两项措施明确指出,别墅、高尔夫球场、赛马场等项目用地则被明令禁止。此外,按照国家征地审批权限,用地1000亩以上须报国务院审批。而事实上,这个仅使用面积就达2200多亩的高尔夫球场的用地审批机关为地方国土部门;土地取得的方式基本是协议出让,有的根本未办相关手续。
这说明,非法圈地之风盛行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少数部门在滥用公权力,以地牟利;牺牲宝贵的土地资源,追求短期发展,置法律、政策和当地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于不顾。一位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坦言,土地资源应该由土地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但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建设项目,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旅游局、教育局等部门都搞立项审批,当地政府已经批准的项目,土地部门只能开绿灯、办手续,否则就会说你“阻碍经济发展”。
在目前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出让土地,其收益大部分由在任政府官员支配,可大搞建设,创造政绩,卖地越多,手头越活,日子越好过,何况这里面还存在大量寻租机会,而矛盾都留给了后任。这种利益机制,怎能不刺激地方官员热衷圈地呢?怎能不使各级政府不约而同地把眼光盯向土地,变经营城市为经营土地呢?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这股非法圈地之风不及时刹住,那么,不少地方土地违纪违法案件还会愈来愈多。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强力部门应将土地“红线”变成“高压线”,彻底改变在土地违法上只有千分之几低处罚率的现状,既要维护执法执纪的严肃性,又要使违法者受到震慑。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对这一严重问题给予真正重视,拿出建设法治政府的样子来,加大执法力度,就可让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名符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