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5月3日,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宣布,对于品位低于62%的粉矿加征50卢比/吨、约1.22美元/吨的出口关税;对大于62%品位的粉矿和所有块矿仍然维持原定加征300卢比/吨、约7美元/吨的出口关税。分析人士认为,后市62%以上品位印矿在国内市场上价格仍会上涨。(5月8日《中国证券报》)
这次印度对铁矿石出口由零关税增加至每吨7美元关税,主要还是暴露了中方钢铁生产增长过快、对进口铁矿石需求过于旺盛的弱点。今年以来,我国与印度关于铁矿石的博弈日益升级,印方坚持涨价,中方企业则以“绝食”抗议。但是,印度不顾中方企业“绝食”的压力,仍然增加了关税。这说明印度已看到我国铁矿石进口“高烧未退”。据有关部门统计,一季度我国钢铁出口超速增长达到100%以上,这大大拉动铁矿石的进口,增加量达到1900多万吨,而原预计全年增加量还不到3000万吨。
这样惊人的高速增长,无论是钢铁出口还是铁矿石进口,都是我国十多年来的头一次。由于我国钢铁产品大量出口,铁矿石却严重依赖进口,钢铁出口量猛增也代表着铁矿石的进口量在飞涨。这样受制于人的情况不容乐观。例如2006年我国进口印度铁矿石7400万吨,此次印度提高了铁矿石的出口关税,按每吨增加7美元(约合54元人民币)关税计算,我国钢铁企业购买2006年同样数量的铁矿石,将多支付约40亿元人民币。虽然这只是一个预测,但是不可否认,这对我国钢铁行业来说是敲响的一个警钟。
近几年,由于我国企业对铁矿石的强烈需求导致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钢铁产品,而铁矿石企业高度垄断,大大压缩了钢铁行业的利润空间。据悉,2000年至2006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上涨164%,铁矿石供货商平均利润为57.9%,而钢铁价格上涨产品只有60%,钢铁行业平均利润也只有17.8%。我国钢铁出口量猛增,折射出对铁矿石的新增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短时期内释放得过于强烈。因而国际投资银行在一份预测中说,至2010年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将达到4.57亿吨,比2005年增长77.13%。
对于我国钢铁企业来说,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就像戴上了紧箍咒一样,受制于外国铁矿石供应商。高度依赖进口矿石的中国钢铁工业原来将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铁矿石巨头视为铁矿石贸易价格谈判的主要对手,而将印度作为制衡三大巨头索价能力的有力砝码。正是在三大铁矿石巨头数次大幅度提价的背景下,印度跃居我国第二大铁矿石进口国。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不顾中方的压力,仍增加铁矿石出口关税将明显削弱我国在未来铁矿石谈判中的谈判地位。
这次印度出口铁矿石关税的增加,虽然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形成的。需求拉动、美元贬值、钢铁企业盲目进口和交易商投机炒作造成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虚高”等种种原因造成的,但我国
“过热”的铁矿石进口应该“退烧”,因为铁矿石大量进口不符合我国钢铁产业政策的取向。目前,过剩的产能正在吞噬我国钢厂的利润。我国的钢铁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应尽快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合适的指标并真正贯彻落实,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严格控制铁矿石大量进口,政府有关部门应防止进口的铁矿石流向国家明令淘汰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装备。
4月30日,商务部、海关总署颁布实施的《对部分钢材出口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就是将控制钢材大量出口。控制钢材大量出口就意味着将控制铁矿石大量进口,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看到,限制铁矿石大量进口,是国内钢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调整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有效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铁矿石主要出口国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我国作为铁矿石的进口大国,也应发挥自己的“需求方”影响力,左右市场价格,在今后的铁矿石国际定价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改变目前被动接受由外国单方面主导国际价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