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停收高中择校费?

(2007-05-07 10:52:38)
    邱 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司长曹长庆日前表示,要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政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直至全部取消。(5月7日新华网)

 

    发改委权威人士对“进一步降低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标准,直至全部取消”的承诺,自然深得群众欢迎。不过,这个承诺还有点“悬”。首先从执行的时间看,那个“直至全部取消”很可能遥遥无期,远水不解近渴。因为高中择校费要等到加大政府投入之后,才有可能“全部取消”。其次是难度太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读高中之贵,贵就贵在择校费上。现在,高中择校费少则几千,正常上万,多则几万。然而,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孩子在小学和初中享受的是平等义务教育,为什么学校要用收择校费来卡学生。择校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高中择校费是教育腐败滋生的温床。高中择校费体现的只是单个的意义,最大意义是市场化意识的诱惑。很多学校总是把高中择校费收取的理由说得冠冕堂皇,事实上他们是拿着学生家长的良知和感情作要挟。高中择校费还让孩子从小就有压力,孩子从上学起就开始紧张、有负担。

 

    这几年,从大学到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育者最爱说的就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乱收费的根源是投入不足,师资流失的根源是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不高的根源还是投入不足,一言以蔽之,教育领域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因到投入不足。就以高中为例。因为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各地高中的收费向来比义务教育阶段自由宽松,并且在“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的前提下,拥有收取择校费”的尚方宝剑,并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高中都突破了“三限”原则。

 

   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县级高中,每年的计划内招生名额只有几十个,80%以上的学生都要根据中考分数交纳数额不等的择校费。这样做的结果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几年,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举债送子女读高中的现象,在个别东部省份,甚至发生了借高利贷的情况。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高中收费都已经让很多家庭因教致贫了,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果也要赶这个“时髦”,大幅提高高中学费,那么这对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而言,岂不是雪上加霜?

 

    我们发现,这几年政府免除了农业税,免除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调高了城市低保标准等。在举国减轻贫困人口负担的大趋势下,为什么还收取高中择校费呢?高中学校既然是通过统一中考来招生,考卷一样,标准一样,招生的标准也应该是以考试成绩为惟一的标准。如果收取择校费,就会产生不公平,有钱就可以读好学校,没钱就不能读。

 

    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在其提交的《关于在广东省率先于全国废除公办中、小学校教育择校费等“乱收费”的建议》议案,得到31名省政协委员的签名支持,同时,引发今年广东省关于“是否取消择校费”激烈争论的导火线。孟浩的提案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说明这一问题已到非解决的时候了。近年来,中小学校收取“择校费”、“择班费”、“转学费”、“借读费”、“尊师费”、“计划外招生费”等不胜枚举,就高中择校费来说,没有哪一条法规说是可以收取的。

 

    高中择校费该不该收,从公众角度看,不该收。而官方也有这个要求,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就明确提出,教育收费项目的设立权全部收到中央,各省不能再设定教育收费项目。这说明,地方上制定的高中择校费收费项目不能算数,应该取消。换句话说,高中择校费地方教育领域根本就不应该再继续收。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公办高中学校按规定收取择校费后,不得再向择校生收取学费。不得在择校生之外以非计划生、自费生、转学生、旁听生等其他任何名义向学生收取高额费用。然而,既然发改委发出专项通知,并称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规范行政行为,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贵’的矛盾”, 就应该在取消高中择校费上有所建树,理直气壮地规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全、彻底地终止高中择校费的收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