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推出大规模融资是“善意”吗?
韩强
2月25日,A股市场出现一种"创新"的说法: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
大家都知道,“恶意”的对立面是“善意”,那么请问:有“善意”圈钱的吗?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十多年的发展史,确实找到了“善意”,那就是H股、B股的发行,价格非常低,几乎是按照净资产值发行,不过这是给国际投资者的,不是给内地投资者的。内地投资者只能买A股,价格很高。这一摊平(无论发行价高低,一股一票,分红相同),是内地股民为国际投资者做贡献。
平安保险公司,1988年仅是一家主营产险的地方性小保险公司。其后,经历了多次增资扩股,引入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公司等海外机构,期间,凭借充足的资本实力,一跃成为全国三大综合性保险公司之一,初具综合金融集团的架构。2002年,中国平安通过增发引入汇丰,两年后发行H股,股本一下子增至61.95亿股。2007年在内地发行A股,不到一年,这次又要在A股市场大规模融资。
有消息称,中国平安在和基金公司的沟通中透露,所筹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是收购境内外优良资产,虽未透露具体目标,但表示将选择与中国平安主营业务相关、具有良好成长性和能带来协同效应的项目。中国平安将目前被低估的境外金融服务企业分为两类:一是受次贷冲击很大的企业,二是受次贷牵连但本身并无太大问题的公司。据悉,中国平安未透露收购项目的净资产收益率,但表示收购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不低于15%。(《中国平安高层路演谈再融资》2008年2月24日《中国经营报》)
据了解,汇丰银行和汇丰保险总共持有12.33
亿股,占平安H股的48%,同时占平安A+H总股本的约16.78%,所以汇丰的投票意向将非常关键。
看了这些消息,大家都明白,H股股东当然支持平安在内地增资扩股,因为A股的价格远远高于H股,要圈钱,当然要找A股。
另外,收购国际上受次贷冲击很大的企业,二是受次贷牵连但本身并无太大问题的公司,这本身就有风险。汇金投资黑石已经亏了50%,所以在A股市场融资投资国外,如果赚钱了,H股股东坐地分红;如果亏了,参加增发的A股股东损失最大。大家说说,平安是善意融资吗?
2008年2月26日,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昨晚在接受记者询问时表示:“公司注意到了中国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公司再融资方案是按照法律规定在履行内部法定程序阶段,公司会根据市场的情况,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及资本市场的承受能力,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平安最新表态:慎重考虑筹资时机规模》2008年2月26日《上海证券报》)
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有什么用呢,说来说去,还是要A股投资者做贡献,为什么不让H股东做贡献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