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大学生对《中庸》的提问
(2012-11-18 22:20:47)
标签:
北京理工大学陈广中庸周毕文问答教育 |
分类: 国学 |
回答大学生对《中庸》的提问
陈广
2011年9月30日午后,与北京理工大学大一学生讨论中庸,有学生们随即提问,形成若干问题。分析一下几方面:
一、
(1)“中立而不倚”是否太保守,是否有点不太负责任?有无尺度?
(2)“中庸”作为一种适中之道,有其适用性,但不可否认,它是一种防御性战略,会使人“处安”,而影响前进性、创造性;是一种从众思想,会束缚人的独特性与上进力!
解除这类困惑,要弄明白中庸的真正的意义。不要先入为主的带某种偏见。
二、什么是中庸之道
1、什么事中庸之道?它的精髓是什么?
2、什么是“三达德”、“五达道”?
3、中庸是一种安身之道,还是一种立身之道?
4、孔子讲的“致中和”有点难理解,所谓“中”按翻译来说是人的没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所谓“和”即使有规律的见这些表达出来。而古人见治国也需“中和”这和治国有什么关系?(一个十分漂亮的问题)
中庸是儒学之魂。后人对它,需要对它有合理的理解。今人理解它,需要如新儒家所讲的返本开新。开新是众人的责任。
三、中庸的时代
1、中庸作为古典学说是否受时代限制?
2、中庸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3、在“当今霸权主义盛行的时代,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愈演愈烈,中庸能发挥什么作用?
4、“轴心时代”已经奠定人类文明的基础,那么后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5、中庸思想大部分有很深的旧时代的残留,我们还能仅去照讲中庸,不谈时代吗?
6、中庸对指导大学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任何学说思想都一定是时代的,任何学说思想都一定是一个作为思想者的人去研究、理解人将会产生的认知结果,在社会中,凡是能长久传承的思想,就一定是该学说思想有值得传承的先进性的见地。但那些先进性的见地的传承,一定又帮助了后来人的创新性的理解。今天的中间人,不仅应为五千年文明而骄傲,更不仅以两千对年前的孔子、老子等古人为中华文化的名片。而应为有能力为返本开新的文化的创新,创造。今天的问题不应该向古老的文本有现成的答案,而应当借古代的指导思想,去完成新时代的创造。
四、中庸与人性
1、中庸要求圣人,可是人性本生有阴暗面,使人无法达到完美,那么圣人治世就是不可能实现,中庸能改变人性吗?
2、中庸允许大学生张扬个性吗?
好问题!!中华文化是圣人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一种崇尚英雄,而没上帝宗教的文化。自战国就形成了这个方向,然而以往的理解确实又把圣人神秘化、超凡化的倾向,好像圣人的孔子一人。汉编如此,宋的理学如此。所以一讲“内圣外王”就让人望而生畏。其实中庸作为人的思维方式新的东西,本该是时代的东西,今人无论如何不应要求祖宗对今天的现实给一个现成的答案。而应该以祖宗留下的宝贵的思想资源,去创造性的去解决现实问题。能否这样做,要靠现代中国人的能力和意志。
五、中庸与管理
1、探索中庸之道,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的重要品质应该是统筹协调,因此中庸之道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管理思想。请问中庸之道在管理者身上具体表现是什么?
六、中庸与思想方法
1、能用中庸方法去处理解决不属于中庸性质的问题吗?
2、什么算是悖论逻辑?为什么需要悖论逻辑?(一个十分有深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