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佛堂石窟四宝之一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为明清时匠人所塑的泥塑金身。生动别致,实为罕见。
“笑佛”是万佛堂石窟四宝之一,被许多哲学家和雕塑家誉为石佛雕刻极品之一。
“千臂观音”坐于宝座之上,有46只手从周身向外伸展,每只手上均有一只眼睛,造型多不相同,闪烁发光。
千手观音,在佛教文化中颇多,可所谓千手千眼,则不常见。这也是万佛堂石窟的拔萃之处。千手镶千眼取的是手眼合一之意,教化人们要像菩萨一样,做事切莫眼高手低,要手眼并举,也算是古代的人在借佛教文化以警世人。
“千手观音”左右各有文殊、普贤菩萨。据说千手观音有求必应很灵验,引来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祈福佑安。
雕刻在摩崖上的这尊佛像,虽然很多部位都已风化,,就连脸上的小鼻子都已受损,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这“笑佛”都是乐呵呵的,因此得名“笑佛”。
“笑佛”的雕工及其精湛,造像及其罕见,把“笑佛”的笑容雕刻得那样经典迷人,只见“笑佛”的笑容是那样的亲切和善,含蓄和蔼。据说历朝都有不少工匠都效仿雕刻起笑容,但都很难雕刻出这样淳朴自然的笑容。
“笑佛”自然平和的笑容,被很多专家和学者誉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是一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石佛造像。
据说当地百姓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会来拜见笑佛,以祈求一年365天,天天笑口常开。
在石窟中,它显得很小巧,也许曾被匆匆的游客忽视而过,可我只看了一眼,就已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伫立良久,凝神把它那旷世经典的笑容定格下来。果然身边的那个出家人说出了它的名字——“笑佛”。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雕塑兴旺繁荣的时代,石窟雕塑是那个时期雕塑艺术的主流。
千古的石窟艺术久经风霜,当后世的探访与千佛对望,时光好似为之凝固。

那沉静于悠然转世的久远风韵,令观望者恍如隔世,置身穿越千古的幽梦。

踏进这道山门,仿佛走近远古的时代的梦境。

这口铁钟,建造于大清光绪三十二年铸,钟上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造钟人的姓名和时间;八卦图。

抬头望了望山上矗立的小白塔,已没有时间近前去细看。
据资料说,这个小白塔叫文峰塔,也叫孝子塔,圆柱形,石灰抹面。塔身嵌有石刻。上记有大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六月十一日,左军都督府金事骠骑将军王鍇,为其母吴氏寿日祈寿而建该塔。

万佛堂大门,留下了我们匆匆的脚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