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2013-04-24 10:02:16)
标签:

辽宁长城

绥中锥子山

残垣戍楼

古长城建筑构造

细说古长城

分类: 旅行旅摄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古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力量与不屈精神的象征,是建筑史上一项伟大的工程。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作为军事防御的古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是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有的理念。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在建筑材料上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城墙是防御的主体,它建于高山峻岭或低凹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筑,凡在平缓或要隘之处修筑就必须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峻之处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物力,甚至一些最为陡峭之处,因无法修筑,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垛口墙的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用来射击和滚放擂石之用。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以观敌情。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据宁远老师介绍:古长城这个建筑由于从正立面看,形状像马面,故名曰:马面。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在城墙的一侧,还有一段砖砌的阶梯,可以下到城墙底下。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从这个拱形门可以到长城外边的山下。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擂石孔。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这里有两个这样的“空穴”,原来是镶嵌长城碑的地方,不知被什么人挖撬走了。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感谢宁远老师的珍贵图片,这些长城碑的文字拓片和实景文字拍摄的图片,都来自宁远老师的珍藏。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绥中锥子山长城西段的敌楼。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参加长城调研的文保爱好者们,都在很认真地拍摄原始资料。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敌楼的内部结构。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做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上设置了具有不同功能的敌楼或敌台,可以住宿训练士兵和储备武器等,使得长城的防御功能有了提高。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敌楼虽然倒塌损坏,但很多细节清晰可见。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宁远老师在敌楼讲解建筑细节构造。在敌楼上,曾经都有楼门,门闩插孔依然可见。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沿着古长城的经脉,我们继续前行。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烽烟残垣古戍楼----辽宁长城(二)
从古长城不同的角度来看,给人的视觉冲击都不同。

 

拍摄日记:

   在宁远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荒漠中的古长城,在残垣碎石的崎岖山路上行进,走近塞边长城的戍楼,抚摸着依旧傲然风骨的古长城。在游览行进中,宁远老师不时地给大家讲解,是我们了解到更多有关古长城的知识,使得古长城更加生动了,也知道了很多古长城建筑中的细节构造及作用和用途。使得我们在寻摄途中,对古长城的了解,不仅仅是停留在视觉上,对其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出新的审美效果。

    曾经的塞边雄垣其戍楼,曾几何硝烟四起战火升,历经沧桑岁月悠,千秋。古长城的渊源起始历史,也是人类历史的见证。

    “万里垣墉连朔漠,千秋堡堠傲苍穹。”,如今“烽烟早净王戈泪”,怎奈失去了军事意义的曾经的坚固堡垒,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仅仅要经历风霜雪雨的侵蚀,更难抵御人蚁镂空。如今眺望野长城衰残的脊梁,只能“莫对关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龙。”了。

 

拍摄地点:绥中锥子山长城西段一号、二号敌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