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管班里的孩子)
浩南近来很反常,老师向我反映,他不好好做作业,总是跑来跑去;老师说说就不高兴,还说:我就不写,怎么样?故意和老师对立。作业写的很晚,总是让姥姥等很久。今天我很留意他,放学接的路上和他聊了一会。原来他想爸爸妈妈了,妈妈在日本,都快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了!过节前爸爸从长海县来接他我们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他见到谁都说。我问他:是不是你这样做是想让我们找家长,你就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了?他瞪着黑黑的小眼睛说: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摸摸他的头,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爸爸妈妈也是很想你的,他们是通过好好工作、工作出色来表达对你的想念、对你的爱。你是不是要像爸爸妈妈学习呀?!努力学习,期终考试考个好成绩,就可以见到他们了,到时候爸爸妈妈会多高兴呀!我们和他们比赛好吗?浩南使劲地点点头。
到学校我和他一起探讨记事本上的作业该怎样完成,完成的快有奖励,还赶的上回家看喜洋洋。一言为定!我们先写简单的、感兴趣的、少一些的,完成一样我就给他打上挑;他还让我计时,看看他需要多长时间能全写完,我们商量好了等姥姥来给她一个惊喜,不让年纪大的姥姥再等了;计划圆满完成,浩南今天获得了两朵小红花!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
爸爸妈妈我对你们说:
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惩罚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的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成人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他们就会更执拗。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成人与子女间以民主方式进行交往,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