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学习笔记 |
分类: 心理学习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对别人发生反应,我们把这种反应叫做对别人的一种安抚。这种对别人发生的安抚反应,可以概括分为四种形式。
安抚分为正性安抚和负性安抚。
正性安抚是指,通过这些对对方的反应,可以使对方感觉比较好、比较舒服,而负性安抚,则是让对方感觉不那么舒服的一种反应。其中,正性安抚又分为正性有条件安抚和正性无条件安抚。正性有条件是指,对对方具体的某一个行为或者某一个状态所发生的正面反应。正性无条件则是指对这个人本身的一种正面反应。
同样,负性安抚也可以分为负性有条件的安抚和负性无条件的安抚。负性有条件的安抚是指,对对方某些具体事件或者状态而发生的负面反应,而负性无条件则是指对这个人本身所发生的负面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通过这四种安抚的方式和别人发生反应。有些人认为,正性的安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肯定、赞扬、赞美,对别人的行为是一种强化,而这种负性的安抚可能是批评、指责,会对一个人的行为有弱化的作用。但事实上,这四种方式都是强化的方式。也就是说,它都会使一个人原有的行为模式重复发生,这个就是我们所说的强化。那什么才是弱化呢?弱化是指使一个原有的行为模式逐渐减少,这个时候从效果上来讲就叫弱化,弱化的形式是通过对对方无反应来实现的。
我们会发现,针对一个学生日常的行为,我们希望有些方面要表现得越多越好,有些方面要表现得越少越好。这也意味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在强化或者弱化着对方,而困扰的情况会出现在我们的目的是要弱化这种行为,但我们却可能用了强化的方式,在这四种强化的方式里,负性无条件的安抚对一个人的危害很大,它就像是对一个人本身的否定,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尽量减少使用,而其他三种安抚形式都是不可或缺的强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