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个案督导的思考

(2015-09-24 15:36:21)
标签:

情感

分类: 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
这些年来,随着所参加的专业进修越来越精深,我参加个案督导的经历也越来越丰富。当然,接待咨询个案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个自不必多说了。
在正规的心理治疗执业体系里,个人治疗体验和个案督导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学习环节。
向更高一级的治疗师进行个案督导能帮助治疗师看清工作中的盲点和不足之处,从而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更深入的理解与突破。
一般来说,督导时通常会出现所谓的“平行过程”,也就是说治疗师呈现出了病人在治疗中的状态,而督导师感受到了治疗师在治疗中的情绪,或者僵局。
例如,治疗师A在督导中特别希望督导师能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并常常抱怨督导给到的支持不足够;而督导觉得有点儿委屈:本来督导的本分工作就只是提供专业支持,情感需求的部分是应该向治疗师谈的事情,而非向督导谈;或者,谈可以,但督导是无法在这部分给予分析工作的。于是,两边拉锯,督导工作的僵局形成。
倘若按照“平行过程”的原理,回看个案咨询过程的话,就会发现,督导工作中出现的僵局,基本上也就是个案工作中出现的僵局:某病人常常抱怨治疗师无法给到足够的爱和关心,只是冷冰冰的治疗“机器”,而治疗师很委屈,自觉已经在伦理操守范围内努力地关心并帮助着病人了,却不被理解。--移情和反移情的漩涡在高速流转。
治疗师的理智意识不愿认同病人的需要,但由于潜意识的类似情结悄悄被激发,于是无意识地表现为认同了病人--在督导中,从而把相似的需求向督导投出--过程有点像某种见诸行动。
例子二,治疗师B在督导时着急地向督导要方法,如何去面对来访者的见诸行动和诸多要求;督导指出,治疗师的做法颇像病人在治疗中的做法--这是比较典型的平行过程。
还有另外一种似乎相反的情况,治疗师C在督导中表现出的状态跟病人完全相反--病人是疏离淡漠的,感情麻木的(面对治疗师),而治疗师在督导中表现出的状态是跌宕起伏的,感情强烈的(面对督导)。这同样是一种潜意识认同--认同了病人内心被压抑被防御的那部分,并在督导中见诸行动了。
一个敏锐的督导师,应能发现这些见诸行动背后的意义,将治疗师无法完全语言化的情感进行语言化,就像面对一个见诸行动的病人那样。这样做不是为了给治疗师做治疗,而是为了帮助治疗师去更好地理解病人内心深处同样无法语言化的情感,同时给治疗师以示范的作用--这点必须明确指出,以免督导工作走入治疗的歧途。
在治疗师A的例子中,督导可以对治疗师说:我理解你在面对这个病人工作时内心是如何的煎熬、艰难、无助...就像你的病人在面对无法从你身上获得的那些母亲般的爱和关怀,而备受痛苦煎熬一样....
在治疗师C的例子中,督导可以说:我理解你对情感强烈需求的渴望,就像你的病人曾经对ta母亲曾渴望的那样;同时我也明白你对于可能会无法得到满足的恐惧和担忧,让你害怕你会像你的病人那样,从此变得情感防御麻木疏离....
所有的这些解释和共情,都将返回到治疗师对病人的工作当中,帮助治疗师将治疗带向更深的程度,从而走向更高阶段的成效突破。
每个人都只是一个“人”,无论是病人,治疗师,还是督导,都无法逃脱人性的渴望和恐惧。区别只在于,是否能看得更深,理解得更多,并且,是否更容许自己去表达,去接纳,这当下发生的一切。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个意义层面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他人的治疗师,或督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