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请你听我说(二)

(2007-11-16 10:52:43)
标签:

知识/探索

家庭

个案

分类: 个案探讨
                           (二)
压抑的小小较为回避述说对家庭问题和父母的看法。对于这类的话题,她是好象挤牙膏似的,问一句,挤一句。这既跟她不善主动表达的性格有关,也跟她有些怯于启齿家庭问题的心态有关。那么,该如何更好地了解小小的感受,帮助她宣泄积郁心中的情绪,同时又能够得到引导呢?这对我是个不小的考验。
我打算先从她感兴趣的方面进入。小小虽然不愿多谈家庭内部的事情,但是当说到学校的老师的时候,她的交谈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她最不能够理解的是,为什么英语老师的脾气会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比如说,老师一会儿今天大力表扬这个班的同学,一会儿明天又可以把这个班给批评得一无是处;而且,她动不动就凶巴巴地批评责骂学生,甚至动手惩罚学生。同学们私底下都特别害怕这个老师。虽然自己比较乖,很少被老师责骂,但是也害怕老师,尤其在看到老师惩罚其他同学的时候,简直是颤颤栗栗,心惊胆寒。
好家伙!机会出现了。这个让小小害怕而又好奇的女老师,举止上有些像小小的一个最重要的亲人--妈妈!小小害羞地点头承认了这个看法。
在心理学里面,老师、长辈、权威之类的人物,都具有父母一般的象征意义。小小把对妈妈的感受和探索的欲望,投射到了类似的女英语老师的身上。压抑的力量有多深,投射的力量就有多强。
我并没有把这个暗地里的分析告诉小小。对于孩子来说,有些理论上的东西,她们不需要知道,也未必能够理解。
就让我们先从这个让人害怕的老师身上入手,探索一番孩子的心灵世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