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 |
分类: 个案探讨 |
叶儿(化名)是个20岁刚出头的女孩,然而她已拥有了数年的打工经历。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觉得自卑、内向,不会跟人交往,自闭,爱幻想,注意力容易分散。逐渐长大后,意识到自己如此状况的她心里十分难受、痛苦。爱思考的她,经常会在脑海里苦苦地思索,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在哪里。她把这一切归咎于从不认可自己的,不理解和支持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父亲,无论自己过去的学习成绩有多么好,多么的努力,都从来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认可和鼓励,这份打击和伤害是如此的沉重,让自己如此的绝望,以至于造成今天的自己害怕别人的评价,害怕跟人交往,注意力难以集中,爱沉浸在幻想里,逃避现实的种种心理症状。
叶儿来找我进行心理咨询。
这是个悟性很好很聪明的女孩。在我们第二次的心理咨询中,她已经能够明确地把自己目前人际关系中所产生的苦恼和困惑,与童年经历和家庭环境相联系了,尤其是父母的态度从小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她也认识到了现在产生的许多感受,其实就是早年感受的一个延伸。而她其实一直生活在早年的世界里,没有走出来。并且,过去一直是在为父母而活,而非为自己而活......
是的,几乎我的每一个个案,都在验证着“在治疗中,没有‘病人’,只有现在与过去的联系”这句话。这里边包含着心理治疗的精髓所在!
对于她所进行的积极思考和自我分析,还有不断的努力领悟,我坚定而欣慰地表达了肯定和认同。能够感觉到,我的肯定和认同,让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同样能够感觉到,有某些内心的需要,某些内心不确定的感觉,在被轻轻地触动和安抚着......
探讨进程如此之深之快,以至于在第二次咨询结束后,我心中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慨:看来,那些主动来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几乎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实在不能够忽视他(她)们自身的思想火花与能力。
其实,从专业的某种理解层面来讲,也确实如此。因为,在潜意识里,患“病”的人几乎都聪明地知道,该如何通过制造各种症状,包括心理的,生理的症状,来满足内心深层本能的需求,来躲避残酷无奈的现实。只是在心理医生的眼光里,这些满足和躲避的渠道被压抑地“扭曲”了......这还不包括他们在潜意识里,如何巧妙地制造各种各样的行为和理由,来阻拦被分析、被揭露和被改变的痛苦与压力;当然,也有积极地分析思考和进步的努力!
显然,叶儿是后者。靠着自身的努力和聪慧,加上被适当地点拨和鼓励,她的领悟进步神速。可是,我的内心总感觉有些地方好像被忽视了。这让我隐隐不安。那是什么呢?
我查阅辅导记录,留意到她曾简略提到,在4岁大的时候,有一次掉到池塘里几乎被淹死,可是她说已不记得当时的情形了,又由于当时她急于向我倾诉父母的态度对自己的影响以及现今的表现,这条线索被很快地一带而过,没能深入探讨下去。
感觉告诉我,这条线索应该很重要......
前一篇:梦与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