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效的沟通(二)--思维定势

(2007-02-25 14:36:44)
分类: 家庭与教育
    很多时候,我们的沟通是基于对对方的感觉模式来进行,而非针对谈话的具体内容或事实。让我们来看下面一段父女的对话:
 
(父亲正在给上幼儿园的孙子穿衣服,女儿在一旁看着)
女儿:(不赞成地)衣服不用拉拉链了!不热、、、(女儿本想说天气不冷,谁知一时口误,说反了。)
父亲:(边帮孙子拉前胸拉链边不假思索地回应)谁说不热呢,外边可冷了、、、
女儿:(感觉不对劲,趁势下台)所以我说不热嘛、、、、、、
父亲:(愣住)
(家人大眼瞪小眼,全部笑倒)
 
     这段对话整一个儿就是篇糊涂帐。从话面逻辑来看,简直是乱七八糟,不成体统。不过,从两人背后的思维定势来分析,却清楚明白得很。
     纵观父亲和女儿的话的背后,都表达着同样的信息:父亲--我的行为是有道理的;女儿-- 我的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这段如此乌龙的谈话能够进行下去,取决于一个前提,就是父亲与女儿早已形成了在沟通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经常互不相让的习惯和思维定势。在这样的情形下,便出现了通过思维定势去沟通,而非通过具体语言或事实去沟通的状况。
     也就是说,父亲其实在跟心中那个反对的女儿模式在说话,而女儿也同样如此.他们的谈话始终没有跳出各自争理的框框.
     不过,好在通过女儿的口误,我们可以看到一丝化解的好苗头.为何这么说呢?女儿表面基于思维定势框框想要发表反对意见,但是口误暴露了她当时的无意识感觉--她内心已认同了父亲的关爱孙子的行为,甚至相当受用--这通过她的认同父亲的口误反映了出来.
     我们说精神分析有三样法宝:自由联想、梦、口误笔误!这里我们再次小试牛刀,一窥其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