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族知多少系列1·爱新觉罗氏的来源

爱新觉罗氏的来源
传统上认为,清代满洲是金代女真的同族后裔,这点在语言、文化和姓氏上都多少能够看出来。比如说金代女真的姓氏中,完颜氏、纥石烈氏等,在明清满洲姓氏中都有所继承。但是同时,明代女真和清代满洲的族群中,也有一些姓氏未见于金代记载,爱新觉罗氏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清代官方的说法,爱新觉罗一姓是仙女诞下的后裔,《满洲实录》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满洲实录》里的佛库伦嘱子)
不过,这显然是一种神话,不能够作为爱新觉罗一姓可信的来源。
清代官方的刻意神话,和女真时期的记录匮乏,也让爱新觉罗一姓的来源更加扑朔迷离。从清代到现在,有不少民间说法和研究学者都提出了爱新觉罗的来源推测,影响比较大的有四种说法,我们分别介绍如下:
乞丐说是俄罗斯学者史禄国提出的。史禄国其在《满族的社会组织》一书中写道:“觉罗(gioro)与觉克托(giohoto)接近,含义为‘乞丐’。满族人解释说,在很早的时候,他们一贫如洗,只得向人乞讨面饼活命。”故而,史禄国以发音作为基础,认为满洲的觉罗氏和满语的乞丐一词有着某种联系。不过史禄国的表述比较委婉,在其著作中没有当做一种确切的结论来使用。乞丐说是影响比较大的四种说法里最“无厘头”的一种说法,当代学者之中支持乞丐说的已经极少。
赵氏说最早见于张缙彦的《宁古塔山水记》。张缙彦是明代的官员,降清后在顺治十七年因故被流放宁古塔,《宁古塔山水记》便是他在宁古塔所写的书籍。书中有一段写道:“交(觉)罗,满音赵也。”这是张缙彦从当时宁古塔人的语言之中得出的结论,亦有相当的“实录”价值。更有趣的是,史载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迁到“五国城”。这“五国城”地方在明清就被叫做“三姓”,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实录》和《满洲实录》中记载关于爱新觉罗氏的祖先为三姓贝勒暗合。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尚待考证,当代学者中,尤其是一些民间学者对于赵氏说尤为推崇。
顺便提及,“赵氏说”不仅在清代就存在,而且还在很多姓氏上都发生过。如《啸亭杂录》里说铁保(董鄂氏)自认为“其先乃英宗越王之裔,后为金人所迁,处居董鄂,以地为氏。”又如姚元之(嘉庆时人)《竹叶亭杂记》里说赫哲人为民觉罗,“自以为宋后”,而同书又说“黑津乃徽钦二字讹音也”等等,可见赵氏说之泛滥,并不是只对爱新觉罗氏或觉罗氏一姓而已。
第三种·夹古说
夹谷说是现代清史学家郑天挺先生提出的,见其《爱新觉罗得姓稽疑》一文。郑天挺先生指出,“清代所谓觉罗氏,疑即《金史》之夹谷氏。”乾隆皇帝为了追崇金朝,所以在当时把《金史》里的女真人名和女真语用满文或者汉语注音进行了标注。郑天挺先生经过比对,发现《金史》里的夹谷氏在《八旗氏族通谱》里没有进行标注,而乾隆朝给《金史》里的“夹谷”标音为“喀尔库”。郑天挺从汉语发音的角度推论,认为这两个词没有联系,而推论“疑清高宗定《语解》时,故以满洲稀姓库尔喀当夹谷氏以自隐。”
这个夹谷说在2010年前后的学术界和网络上都比较火热,特别是网络的一些帖子,将郑天挺先生的“疑”改成了“确”,直接作为事实进行宣传。而郑天挺先生本身就没有足够确凿的证据证明夹谷为觉罗,而且在乾隆朝《满洲源流考》里面有《金史姓氏考》,其中把夹谷和古里夹同样作为了瓜尔佳的转音。随着满洲姓氏研究的逐渐深入,夹古说现在被引用的也少了很多。
第四种·交鲁说
“交鲁说”是启孮(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荣亲王永琪的后裔)先生提出来的,见《爱新觉罗氏三代满学论集》中《爱新觉罗氏之谜》一文。启孮先生家学渊源,不仅擅长满文,并且还对女真文有着很深的研究。其在《宴台女真进士题名碑》第十九行里,发现了“交鲁胡速鲁改”这个女真人名。交鲁胡速鲁改的女真语转写为“giao
ru ha sur gai”。而在“附旁”里还有“交鲁忽通吉”,女真语转写为“giao ru hutung
gi”。由此,启孮先生认为此处出现的金代“交鲁氏”,即是后来的觉罗氏。这种说法是从语言和文字上进行推定的,问题在于本身金代女真姓氏谱里并没有交鲁氏的相关记录,单从语言上来进行分析也缺乏严谨性,所以对于交鲁氏和觉罗氏,特别是交鲁氏和爱新觉罗氏的关系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去稍早的这四种说法之外,目前还有两条关于爱新觉罗氏来源的研究信息:
总之一句话。关于爱新觉罗氏的来源问题,清代官方的说法基本上为神话,而学术界陆续有过很多种说法,却都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余地。目前来讲,爱新觉罗氏的来源问题还是一个谜。
作者:头条号 / 橘玄雅
链接:http://toutiao.com/i6299282107545944577/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头条号 / 橘玄雅
链接:http://toutiao.com/i6299282107545944577/
来源:头条号(今日头条旗下创作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一篇:关于和珅家系和家世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