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女英雄传里读旗俗总结篇

(2013-09-30 14:08:30)
标签:

杂谈

儿女英雄传里读旗俗总结篇

文康的这部书中,从内容上来说,描写了一户汉军世家,准确的说是中下层世家的故事,而这个世家又与世职不同,有很强的书卷气,这点来说更为有趣。文康以满洲世家的身份写这样一个故事,或许有他独特的想法。
从人物上来说,很多人都说何玉凤或者张金凤塑造的很成功,或者安老爷塑造的很成功,我个人却特别喜欢文章里的舅太太。我个人感觉的话,如果说从文章里找一个世家府邸出身的大奶奶的身影,应该是安太太,而如果想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京旗中层老太太的形象,那无疑应该是舅太太。那种豁达、直接,而且知礼知趣儿,说话风趣,又颇有主意,正是我印象中京旗老太太的普遍特点。
从旗俗上来说,虽然文康在文章里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了雍正朝,但是其主要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套入纪献唐这个人物背景,而文中的礼俗与服饰,如裳衣的使用,两把头的使用,以及各种语言习惯,实际上都是文康写作的时期,也就是道光晚期前后的映射。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可以作为旗俗的例子引用,而事实上,《儿女英雄传》里的旗俗知识要丰富、直接也更清晰。在《儿女英雄传》的旗俗整理之中,我的收获相当多,这些是阅读《红楼梦》所不能得到的。
从语言上说,我更感觉到《儿女英雄传》的价值。以我所了解的北京话来讲,《儿女英雄传》里的语言虽然都能读懂,但是很多语言习惯已经变化,特别是对于儿化韵,《儿女英雄传》使用儿化韵远比49年之后的北京话要多,而且一些词汇里儿化韵的用法也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一些句式的用法与《红楼梦》时期的语言和49年之后北京话也有不同,这些方面我没有仔细的去思考,留给其他人共同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