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女英雄传》里读旗俗(第十八、十九回)
(2013-04-05 13:15:41)第十八回 假西宾高谈纪府案 真孝女快慰两亲灵
【原来书中表的那经略七省挂九头狮子铁印秃头无字大将军纪献唐,他也是汉军人氏。他的太翁纪延寿,内任侍郎,外任巡抚。后来因这纪献唐的累次军功,加衔尚书,晋赠太傅,人称他是纪太傅。这纪太傅生了两个儿子,长名纪望唐,次名纪献唐。纪献唐也生两个儿子,一名纪成武,一名纪多文。】
橘曰:年羹尧既视感啊……
【纪府又本是个巨族,只那些家人孩子就有一二十个,他便把这般孩子都聚在一处,不是练着挥拳弄棒,便是学着打仗冲锋。大家顽耍。那时国初时候,大凡旗人家里都还有几名家将,与如今使雇工家人的不同。那些家将也都会些撂跤打拳、马枪步箭、杆子单刀、跳高爬绳的本领,所以从前征噶尔旦的时候,曾经调过八旗大员家的库图扐兵,这项人便叫作“家将”。】
橘曰:旗俗旗制。库图扐,满文“kutule”,意为“跟马的”、“牵马的”。
【忽见马台石边站着一个人,戴一顶雨缨凉帽,贯着个纯泥满锈的金顶,穿一件下过水的葛布短襟袍子,套一件磨了边儿的天青羽纱马褂子,脚下一双破靴,靠马台石还放着一个竹箱儿,合小小的一卷铺盖、一个包袱。】
橘曰:顾肯堂服饰,下级官吏。
【自此仗了顾先生那本书,一征西藏,一平桌子山,两定青海,建了大功,一直的封到一品公爵。连他的太翁也晋赠太傅,两个儿子也封了子男。朝廷并加赏他的宝石顶三眼花翎,四团龙褂,四开禊袍,紫缰黄带,又特命经略七省挂九头狮子印,称为“秃头无字大将军。”】
橘曰:继续年羹尧既视感……
【那尹先生听了,便从靴掖儿里寻出一张抄白的通行上谕,递给邓九公,送给姑娘阅看。】
橘曰:靴掖的使用。
第十九回 恩怨了了慷慨捐生 变幻重重从容救死
【安老爷道:“姑娘,话到其间,我也只得直说了。只是你却不要害羞,不可动气。你不但不是姓石行三,并且也不排行十三妹。你家姓一个人可的“何”字,同我一样,都是正黄旗汉军旗人。】
橘曰:剧情。十三妹姓何,汉军旗人。这也就印证了十六回中说的“是这样一个原故,就如我家,这个样子也尽有”,即虽为旗人,但因汉军,故而裹脚汉装常有。
【你家太夫人尚氏,便是三藩尚府的远族本家。当日在京,我们彼此都是通家相见。】
橘曰:三藩尚氏和耿氏直到清末,一直是汉军中的巨族。安太太是佟氏,也是汉军的巨族。
【那时他老人家正在用功,想中那名进士,不想你家从龙过来,有个骑都尉的世职,恰好出缺无人,轮该你祖太爷承袭,出去引见,便用了一个本旗章京。你祖太爷因是历代书香,自己不愿弃文就武,便退归林下,把这前程让给你父亲承袭。】
橘曰:骑都尉,即拜他喇布勒哈番,清代世职之一,同武四品,袭次三次。安家也是有世职的,只不过袭次已经完结,所以没有提到具体是什么世职,估计也在骑都尉上下。清代旗人氏族多有世职,有世职的家庭被称为“世家”。又及,清代有爵者常不走科举,因为爵职的升路和科举升路不同。故而欲走科举,则要让爵职给他人承袭。不过文中的情况是重文轻武思想,所以退隐。
【这年正是你的周岁,我去给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摆了许多的针线刀尺、脂粉钗环、笔砚书籍、戥子算盘,以至金银钱物之类,又在庙上买了许多耍货,邀我进去一同看你抓周儿。】
橘曰:抓周。
【你老太太接过来道:“快给大爷陪个不是,说等凤儿大了好生孝顺孝顺大爷罢。”我因问说:“你我旗人家的姑娘,怎生取这等一个名字?”你家老爷道:“说也好笑,他母亲生他的前一晚,梦见云端里一只纯白如玉的凤鸟,一只金碧辉煌的凤鸟,空中飞舞;一时这只把那只引了来,一时那只又把这只引了去,对着飞舞一回,双双飞入云端而去。不解是个甚么因由,想去总该是个吉兆,因此就叫他作玉凤。”】
橘曰:旗人家的姑娘为什么不能起名叫凤,这点不是很清楚。如果说为了选秀避讳,以安、何两家的家世,是没有资格选秀的,不过清代旗人女子的确很少有叫凤的,似乎还是畏上的思想。不过旗人男子用凤字倒是很多,清代宗室还有起名为“玉凤”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