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宗族与姓氏变迁与发展
——中原宗族与姓氏变迁系列之二
据赵国成主编的《根在河南》一书披露:“在当今中国人口较多、影响较大的姓氏中,有150多个大姓源于河南省的一些市、县,这些姓氏的子孙后裔们经历代迁徙繁衍,已散布于神州大地,更有远涉重洋,移居到海外各国和地区者。”事实上,在生产力落后和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民族迁徙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发自然灾害,迫于生存压力,通过迁徙获取更多的物质资料;二是为了避躲频繁的战乱,通过迁徙获取和平的生存环境;三是处于某种政治目的,通过迁徙获取更多的疆土和人口;四是出于民族发展的需要,通过迁徙了壮大民族势力;五是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通过迁徙去升官发财。在古代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是造成中原宗族和姓氏变迁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综观各种资料,中原宗族、姓氏变迁事件众多,但以下几次最为重要:
首先,舜及其族裔向四方的散播。《孟子·离娄章句下》的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孟子离娄下》焦循《疏》曰:“孟子亦据舜生而言东也。由此以推,如历山,雷泽,河滨于负夏,
寿丘之皆东土,班班可考。”而“负夏”被多数人认为在今河南濮阳一带,唐朝元澹撰写的《魏典》云:“负夏卫邑,一作瑕丘,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春秋卫邑。”不管舜的出生地到底在何处,但他扎根于中原,最后做了尧的接班人是没有疑义的,即《尚书》中称为舜“受终于文祖”。赵国成主编的《根在河南》一书说:“帝舜有虞氏晚年将大权交给禹后,率其祖众进行大迁徙,他们渡黄河,涉淮水,过长江,越洞庭,风餐露宿迁到南方,把中原文明传播到沿途各地,使戎夏、东夷、三苗的文化,进一步得到交流和融合。今河南灵宝的桃林寨,渑池的仰韶,湖北的仙桃镇,湖南的沩水、桃源、韶山,广东的韶关、韶石等地,都有舜族南迁传播文明流下的足迹。”同时,曾被舜认为不肖的儿子商均被封于虞城(河南商丘境内),又转封于商,后来成了商人的祖先。“姚舜南迁时,其裔族也陆续向四方迁徙。”裔族向四方迁徙之后,在东南西北各地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传播了中原文明。与此同时,也把中原宗族与姓氏带到了四面八方,初步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格局。
其次,“八王之乱”与“永嘉南渡”。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统治权,发生了旷日持久的内乱,先后历时16年。因参与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故史称“八王之乱”。这场战乱看起来是同室操戈,但如《晋书》所言:“友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造成五胡乱华,国破民亡。因战乱主要在洛阳及关中地区展开,所以中原地区受害到的影响尤为严重。“八王之乱”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广大人民的流离失所,无奈之下,为躲避战乱,大批难民举家向南迁移,史称“永嘉南渡”。《晋书·王导传》云:“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有资料称,此次中原人南迁数量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约有80万到100万人左右。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中称::“西晋末,五胡崛起中原,晋室倾覆。元帝东渡立国于建康,收辑人心,又安江左,南方荆、扬、江、湘、交、广之地,赖以得全。于是中原人民之不堪异族统治者,相率避难斯土。初犹侨寄思归,终以二百余年中原不复,习久而安,乃不复有北风之想,其后裔遂长为南方之人矣。”
又称:“截至宋世止,南渡人口约共有九十万,占当时全国境人口约共五百四十万之六分之一。……晋永嘉之丧乱,致北方平均凡八人之中,有一人迁徙南土;迁徙之结果,遂使南朝所辖之疆域内,其民六之五为本土旧民,六之一为北方侨民是也。”
其三,“安史之乱”与“四海南奔”。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兵变,导致公元755年至763年发生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叛乱,这场叛乱也成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关于这场战乱的严重后果,《资治通鉴》称:“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墟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迫不得已,中原人民再度大举南迁,如李白《永王东巡歌》所谓:“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其四,“靖康之乱”与“扶携南渡”。北宋末年的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攻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此后,又多次逼犯;同年闰十一月,金兵两路人马会师汴京。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宣告诞生。历史上把这段混乱时期称为“靖康之变”,或“靖康之难”、“靖康之祸”、“靖康之耻”、“靖康之乱”。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朝事的编年史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6称:“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则人有余力;今若使流寓失业之士农,许佃荒闲不耕之田,则地无遗力,人无遗力,可以资中兴之业。”再一次造成了大批中原难民举家南渡。
以上事件说明,古代中原地区常常遭受战乱困绕,最终导致中原宗族与姓氏向四方扩散,其中流落至沿海一带的居民,人数众多,族系复杂,但皆因客居他乡,通称客家人,即客家民系。多少年来,这些客居他乡的人民,在当地建功立业,功勋卓著,但他们始终守持着难以割舍的故土情怀,并一次次掀起了寻根问祖的热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