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药 基本面深度分析系列二:行业竞争格局

标签:
云南白药股票 |
分类: 医药 |
二、
近几年,由于2010年冲百亿的原因,公司的出货量,特别是两翼产品的出货量并不代表市场真实的消费量。从2010年开始,公司不再单独报告子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只能通过一些会计计算来推测利润情况;虽然是模糊的推测,但也可以看到最两年利润的变化过于激烈。为消化2010年冲百亿的影响,以及2011年固定资产大幅增长(下篇介绍)形成的影响。公司会计处理更加灵活。即便如此,模糊的正确也好过精确的错误。
由于产品复杂,写此段颇为不易。
1、 消费者市场
(一)、药品事业部及行业政策
通过医院和OTC销售。省内有自已的医药流通公司(省医药公司)。省外通过其他公司流通。
中央产品是强势品牌,在与下游议价中具有优势。透皮产品也不错。普药产品用得最多还是在省内,省外也在拓展,比如江苏网友在医院就开过白药的小儿用感冒药;但由于这些产品的影响力低,可替代的多,非独家,在与下游的议价中不具优势。
整体来说,在OTC渠道比在医院渠道强势。在医院渠道还有潜力可挖,公司在将药品事业部整合也有深挖医院渠道的打算。公司的核心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等目前在医院端主要覆盖3 甲医院,今后的增长空间在于继续扩大医院覆盖面。但医院替代品多。
提价。进医保目录的产品提价是比较麻烦的。尽管如此,1998、2000、2004、2006和2008年底中央产品四次提价。整体经营是稳步上升的,但是,每次提价都或多或少地对销量产生影响,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比如2009年白药膏(属两翼产品)零售一次提价143%,出现了终端卖不动的情况。2009年基本用药目录出来后中央产品就没有提过价。这也可以看出目录对白药的限制,但目录出来这几年销量却是上去了。
在近期,应该期待的不是提价;反而应该留意的是降价。2011年,白药膏接到几次调查,老年消费者觉得承受不起,到发改委投诉。发改委和商务部对公司的成本做了调查。公司解释从扶持中药企业的角度来讲应该不会降价。但是,由于扶持中药的政策已经持续这么几年,未来的政策,特别是即将出台的新版目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中央产品零售价比出厂价平均高出21%。虽有研究认为10年中标价已经比最高零售价低15%,即使降价只影响OTC销售。但是,我们要注意到白药产品在OTC渠道比医院渠道强的事实。公司与渠道及终端是一个利益整体,零售价格的下降必定传导至公司的出厂价上面,产生压力。
另一个销售渠道,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http://www.yunnanbaiyao.com.cn/ui/46/122:9。此外,公司已经在云南省内设立了类似于同仁堂健康药业的终端零售店销售相关保健品。
流通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低下,但能起到很好的渠道作用。2010年后所得税由25%降至15%,净利润率提高,但要注意优惠税率什么时候结束。
省医药公司净利润率、所得税率 |
|||||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净利润率 |
1.52% |
1.89% |
1.79% |
2.43% |
2.51% |
所得税率 |
25% |
25% |
25% |
15% |
15% |
(五)、海外业务部
中药的海外业务下游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国政府对该药物的审批,二是中药甚至中国文化在当地的影响程度。审批很难,白药进入美国市场是被定性为膳食保健品(食品)进入的。随着中国文化和中药在国际上影响力的越来越大,天然药物的越来越流行,相信空间是很大的。只是目前经营效果还不理想。
在外国是找当地经销商代理。其中澳洲公司是全资子公司,近三年完全属于亏损状态。
2、 行业内竞争
白药创口贴。创口贴的对手就是邦迪了,由原来的邦迪的一统天下到现在的二分天下,目前,白药创口贴已经走在邦迪的前面,这个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在行业增长比较快的前提下竞争相对缓和。但成长空间也小了。
白药膏。主要竞争对手:羚锐通络祛痛膏、万通筋骨贴、一正消炎镇痛贴、骨通贴膏。这一市场的竞争比较大,可选替代品多,比如2009年白药膏零售提价143%,市场上很多就反映卖不动了。这制约了产品的提价能力。
云南白药痔疮膏功效媲美马应龙。但马应龙痔疮膏是目录的独家品种。
急救包。
这个属于医疗器械行业了。分为个人消费者市场和专用市场。个人消费者市场还没有打开。国内有生产急救箱的几乎都是医疗专用的。当然,如果按欧美的急救箱需求来看,市场是巨大的。实际使用中很少见到白药的急救包产品。
中国现有的急救包生产企业大约有30几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以长江三角洲跟珠江三角洲分布最多。国内最大急救箱生产企业联合爱德和联合利华主要产品在医疗市场,开发其他市场的力度不大。
普药。主要在省内销售,外省市场还没有打开。但也观察到一个现象,比如央视有白药伤风停胶囊广告,这说明公司正在努力地往外省市场推。
牙膏市场,根据统计,云南白药目前的市场份额在8-9%之间,排在高露洁、佳洁士、黑白、中华之后,份额依次约为20%、15%、15%、10%。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云南白药牙膏未来的战略惟有继续覆盖更多的商场、商店,价格上提价的空间也并不大。但即使是这样,铺货的空间也不大了,很多小区旁边的商店就可以买到白药牙膏。行业第一阵营产品市场份额超过2/3。
洗发市场竞争激烈,国际日化巨头宝洁、联合利华等具有强大的营销实力,养元青需要直接和国际巨头竞争,推广难度较大,需要较长的推广时间。且与白药的止血功能的天然联想比牙膏低。继续观察。2011年上半年销量超过3000万,以此推测,年销售应该能做到5000万左右。是一个有望过亿的产品。
日化,是竞争极端激烈的行业,化妆品市场其实已经被外资牢牢地占据了,而且化妆市场类似于非处方药的用户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要打开这个市场,具有很大的困难,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药妆行业中DHC和薇姿的产品都是由制药企业做加工,云南白药与日本Maleave化妆品株式会社签订化妆品技术转让协议,为药妆研发打下坚实基础,在研200 多种药妆。
上海家化在这一块市场做得有声有色。
是云南省销售规模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2009年公司在全国医药商业100强企业中位居第16位。批发零售额在云南省排第一名。是各大厂商产品进入云南市场的首选代理商和经销商。区域强势地位非常稳固。但是在国家支持流通整合的背景下,这也代表了公司未来成长的空间有限。
流通行业今年的整合速度慢下来了,主要是因为经过前两年的快速整合,需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然后可能再次启动大规模整合。
3、 原材料供应
白药建立了云南白药文山三七种植基地,实现了原材料的部分整合。中药种植的集中程度不高,采购的范围可以很广。白药原生药材事业部实行大批量采购。白药集团有进一步整合原材料资源的能力。不利条件供方(例如三七)是白药生产业务的主要投入品而且是不可替代的原材料,而且供方药材质量对白药生产质量关系甚大。
三七一般两年备料,因此大概估算三七每年成本应该在数千万级别。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是我国大宗药材品种之一。文山三七种植基地于2004 年获得GAP 认证,是我国较早获得GAP 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基地主要是给种植的农户提供种源,种苗,技术服务及一些配套的东西,然后使得他们种植的三七符合要求,再以市场价格收购。这几年的异常天气对云南的药材影响非常大,目前的供应量是不够的,这种影响也会持续。对策就是要把明年需要的药量储备好(也就是两年备料)。只要是能够种植三七的地方,通过带动农户来保证供应。
存货一是由于中药材价格上涨增加收储,还有一块开发的在售房地产也放在存货里。
尽管公司自己种植三七,但三七价格上涨对公司净利润形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4、 新进入者与替代品
在云南,历史上有三家生产云南白药的公司,另两家是文山公司和丽江公司。2009年通过收购与转让取得这两家公司100%股权,成为全资子公司。其他再没有可以生产白药的厂家。
内出血时西药针剂或者部分中药饮片可以实现云南白药的替代,白药更多地在康复期和慢性出血持续需要服用的口服药时得益于其中药副作用少、保健特性优势比较明显。
外出血西药器材明胶海绵和止血棉为替代品,外用药主要优势还是在使用方式比较方便的酊剂、气雾剂里面,主要作为零售市场里面的家庭备用止血药较有优势。云南白药没有完全替代品。
由于医生的专业性,以及医院替代品的原因,医院处方药的转换成本就很弱了。药房非处方药和白药牙膏就有基于确定功效的转换成本。买其他止血药或者用品有达不到原来效果而蒙受身体健康受损的风险。
产品专利权,国家保密配方。有人会说白药在美国已经公布了成分。但是,中药,知道成分也是难以生产出同样的东西来的;况且做出一个东西,没有白药的品牌也是用没的。
部分中药公司模仿白药,比如片仔癀也在做创可贴。
扩展阅读:云南白药 基本面深度分析系列一:产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0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