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理想有个性的评论家
(2017-02-05 15:57:29)
标签:
研讨会评论家理想主义个性 |
分类: 生存与行走 |
博主按:我出版那两本论文集的时候,曾有过一个研讨会,是与黄玲的作品研讨同时进行的,会上众多师友发言,也曾整理文章发表,会后慢慢淡忘了。前些日子段炳昌院长出版他的论文集,收入了他在会上的发言,又让我想起了这事。现将段老师的文章发表于此,以为纪念。
一位有理想有个性的评论家
——在“宋家宏、黄玲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
段炳昌
宋家宏教授的两本著作我虽然没有全部读完,但大部分文章都翻阅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宋家宏作为教授的文学评论家的特色。
首先,宋家宏是一个有强烈主体性,明确追求独立价值的批评家。
他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一个批评家要有主体性的问题,要追求独立价值;另一篇文章又提出和强调文学创作要有理想主义和批判的精神。而批判的精神在他的文章中是以理想主义为前提的,我读他的文章,我觉得他的理想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虚幻的乌托邦,而是建立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对国家,对广大的民众,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对当前文学创作的现状和前景充满忧虑,充满期待。他的专著一本叫“重构”,一本叫“建构”,体现了他的焦虑和期待。因此,他的理想主义的批判精神使他的文学批评有了感人至深的力量。他的批评总是以理想主义的批判精神为尺度,无论是褒扬、针砭还是批评,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他是说真话。比如他对文学界漠视社会现实的批评,对某些作家创作中理想的缺失等等,他都进行了毫无保留的批评。读他的评论文章,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有锋芒的、个性突出的、勇敢的批评家的形象。
这不仅流露在他的著作里,在他的生活中,学术活动中,批评的精神也是适时迸发。去年,一位来自美国的学者在云南大学给学生办讲座,谈到胡适和鲁迅,对鲁迅的个人生活和人格进行了歪曲性的讲解,极不严肃的评价,宋家宏教授在会场上当场就用史料证明这位学者的错误,并且指出他的态度的哗众取宠。这件事,让主办方有些不高兴,说,你们学校的老师怎么对外来的客人一点面子都不给。我们认为,宋家宏做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云南大学没有人能够出来说话,那才是云南大学的失败!由此事也可以看出宋家宏的锋芒个性和批判精神!在当今大家都说好话、充斥着阿谀奉承的社会氛围中,宋家宏的这种精神尤其可贵。所以我认为现在特别需要这样的批评家,这样的批评家才可能真正推动文学事业的大发展。
第二,宋家宏教授是一个对云南、对家乡充满热爱和希望的批评家。总是自觉推动云南文学创作和文学事业的发展。
我想讲三点来说明这个问题。一是看他的评论文章,我觉得他对他的家乡昭通,有着一种复杂的感情,但是始终充满热爱。对于云南,也基本上是这样子。虽然不好用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概括,我想了几句:“爱其深厚,哀其贫困,愿其开放,望其美好”,是这样一种很深厚的、沉郁的感情。正是由于这种感情,使他形成了对云南文学事业强烈的责任感。
二是他用大量精力来研究、评价、宣传云南的作家。他对“昭通作家群”和“云南现象”的宣传是作出了贡献的。他的《阐释与构建——云南当代文学专论》一书,关于云南文学的评论,有四十多篇,《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中也有多篇评论是谈云南的于坚等作家的,合起来,就是五十多篇。这集中地体现了他对云南文学的热爱。
三是他一到云大后,很快就成立了云南文学研究所,开展了相关的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云南文学研究所的起步是比较艰难的,一开始没有房子,没有经费,是云南大学的校长帮助解决了房子和部分经费问题,现在已经收集了很多资料。一些研究生、本科生的毕业文进入了云南文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十来篇文章。现在,云南文学研究所的工作开展得越来越好了,在外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宋家宏教授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评论家,他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他能够自觉地把教学和文学批评实践结合,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更加活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文学、对研究这个领域的兴趣。还举办“云大评刊”,带着学生一起讨论新近发表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迅速地参与到当代文学的进程中去。他在带研究生方面做得很好。前年开全学院大会,我在发言中专门说到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50年代以前的中文系,实际上所谓的教授和作家是一体的,教授就是作家,作家也是教授,他们既创作又写评论又教书,而且,学校和文学界的交流十分频繁。但50年代以后,中国接受了前苏联的这套教育体系之后,文学和教学就分离了,教授和作家分离了。现在的很多学校,研究古代文学的从来不关心当代文学,甚至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专家、教授,都不去关注文学现实的状况,这是非常荒谬的!我们的文学教学就是文学概论,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就是文学史,它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也很想去改变。为了改变这状况,我们还开设了一门文学写作课。但这只是一门课,而宋家宏教授来了云大以后,就有意识的把学校的文学教育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现象的关注结合起来,现在我们学校和文学界的联系更紧密了,沟通也更频繁了,这对 “文学和教学相分离”的状况有一定的矫正和改变,这是与宋家宏教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宋家宏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现实文学创作的理解、透视等都融汇到教学中,他讲的文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文学,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文学,不是史的文学。这既充实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好评。从人才培养来说,宋家宏教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带领研究生做“云大评刊”,引导、激发学生用心阅读相关的作品,然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在网络上发表出来,有的也通过纸媒发表。这样做不仅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更多的是,培养了学生批判、关注现实的一种情怀,这比照本宣科让学生做笔记重要得多。宋家宏教授为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特别是培养我们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后备人员作出了很好的贡献。
现在,我们的文学特别需要宋家宏这样的批评家,这样的批评精神,只有这样的批评家才有可能真正地推动文学事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