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家宏
宋家宏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
  • 关注人气:1,18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昭通,我们只谈文学

(2013-07-06 19:34:55)
标签:

揭牌

文学

梦想

荒原

文化

分类: 生存与行走

博主按:6月27日赴昭通,参加昭通学院揭牌盛典。参加了一些文学活动,这次返乡之旅,感慨良多,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文学的八十年代。那时,昭通是文学的荒原,我曾为我们创办的一张报纸写了题为《绿满荒原》的文章,那是我们的梦想。这次在昭通学院,我在留言薄上写下了“绿满荒原,梦想成真”。似乎想说的都在这几个字里了,不知还能说什么。包倬是记者,更是个优秀的作家,他的这篇报导写得很好。特转载于此,留下个纪念。

 

   在昭通,我们只谈文学

                                                     2013/7/2 11:26:49 来源:生活新报

在中国,很难有一个州市像昭通,仍然对文学保持着令人感动的热情。在这里,“文学青年”是个光荣的称号。一个开餐馆的老板,都能列举出他跟文学的种种关系。

在这里,你会感觉时光倒流,仿佛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街上扔个石头,都能砸到一个文学青年。

如果这种对文学的热情,仅仅停留在一定的年龄层次,倒也罢了。我可以把这种激情当作是他们对年轻时光的集体怀旧——就像很多人都会对初恋情人念念不忘一样。然而,在这个物欲时代,还有人在心里留一个位置给文学,而且这些人是在校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的时候,我肃然起敬。

6月28日,对于昭通文学来说,是一次盛典。有人从省会昆明往昭通学院赶,有人从镇雄、彝良、盐津、绥江等地往昭通学院赶。在那里,昭通文学院挂牌成立,昭通评论家协会挂牌成立。而最重要的是,由昭通学院野草文学社牵头的全省32所高校参与的校园文学大赛在此颁奖。文学的火种,已经在这些年轻人心中点燃。

那些文学青年、文学中年和文学老年,因为有着对文学的执着,而变得远离世俗,只有文学之心彼此照耀。

乌蒙磅礴,植根于这片土地的文学,有着泥土的芬芳和大地的厚重。当我们惊讶于昭通作家在中国文坛的影响力之余,我们有必要来找寻他们的文学之源,聚焦于昭通的文学生活。在这里,文学从未远离,就在他们的生活中,还在薪火相传。

 

在昭通,我们只谈文学

               赴一场文学的约

                            这是文学青年的天堂

6月28日,云南省昭通文学创作研究院成立、昭通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一个对文学有着让人无法理解的狂热的城市,从此,让写作这件事更加有模有样。全省32所高校参与的校园文学大赛,在昭通学院颁奖。文学青年、文学中年、文学老年们齐聚一堂。所有的谈话都是围绕着文学。这是文学青年的天堂6月28日,昆明长水机场。作家胡性能从玉溪赶来,他告别了来云南参加活动的广西作家东西,走到候机大厅,诗人于坚已经提前到了。在飞机上,作家潘灵笑着走过来,他告诉胡性能,评论家宋家宏和作家黄玲已于头天就抵达了昭通。

上述这几个人,除了于坚以外,都是昭通人。他们去昭通赴一场文学的约。

四十分钟以后,飞机在昭通机场降落。对于这些已经在昆明生活工作多年的昭通作家而言,有种游子归乡的感慨。

胡性能和潘灵的电话响起来,对他们来说,虽然离开了多年,或许物是人非,甚至遗忘了母校的模样,但这里唯一不变的是对文学的热情。“这是我的地盘。”潘灵开了个玩笑。

中午饭在一家昭通味的餐馆里吃,老板有一个很好玩的名字:肖漂漂。他把这个名字用来做自己餐馆的名字,然而,这不是他的真名。他因搞过一场漂流活动而得名“肖漂漂”,他曾经是个文学青年,对作家敬仰得很。

这里是文学青年的天堂,在这里,打着文学的旗号,是可以混到饭吃的。我有一种强烈的时空穿越之感,只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才会有着这样对文学的赤诚。

在酒桌上,老板端着酒杯过来,政府官员端着酒杯过来,对作家的恭敬,让人无所适从。肖漂漂的诗写得怎样我不知道,但菜是绝对的地道。老友相聚,老话题重提,那些已经在世俗生活中被遗忘的人和事,成了下酒菜。但所有的人和事,都和文学有关。

 

有31年历史的校园文学社

在昭通学院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聚满了年轻的面孔。一个简陋的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校园文学的颁奖礼。那些已经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功的榜样们坐在前面,文学的梦想在年轻人的心里熊熊燃烧。

由昭通学院主办的云南省高校野草文学奖颁奖,在越来越多的人远离文学、投身到世俗洪流中之时,本次比赛共收到稿件471篇,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据介绍,全省共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文学、玉溪师范学院等32所高校的大学生作品参加评奖,最终选出69篇获奖作品。

嘉宾席上,坐着学生们心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中的很多人和昭通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曾经在这里上过学,有的曾经在这里教过书,有的现在还生活在这里,有到已经乘着文学的翅膀,飞到更高更远的天空。胡性能、潘灵、宋家宏、黄玲、夏天敏、吕翼、尹马、王单单,在昭通学院,他们是学生心中的偶像。当然,还有特意从昆明赶来的著名诗人于坚,他的出现,更是让学生们激动不已。

昭通文学创作的硕果,有目共睹,而昭通学院一直扮演着文学摇篮的角色。这里的文学氛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得益于以昭通学院为首的校园文学的推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原昭通师专(现昭通学院),先后成立了野草、茂林、拓荒、星火等11个文学社团,原昭通师专的一些老师,具有老师兼作家的双重身份。这对营造文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起到了直接的示范作用。可以说,这种独特的文学氛围,对昭通文学人才的培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月28日上午,举行了昭通文学院的揭牌仪式。文学院的成立,为有着31年历史的野草文学社和《守望者》文学报的发展创造条件。

 

        很多人从大学开始文学人生

                         这是对校园文学的集体检阅

每一个文学大家,都曾经是文学青年,如果是在大学校园里,他们都会是活跃的校园文学之星。一个人最初对文学的热爱,像我们一去不返的青春,让人怀念。

正如著名作家、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胡性能所言,“校园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学的发展,不仅活跃了校园的文化气氛,同时也给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道出了一个事实,今天活跃在中国文坛的青年作家,大多受益于校园文学的滋养。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是从大学校园开始他们的文学人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作成风,而在今天,依然把写作当成一件重要事情来做,更是难得可贵。而在大学校园里,写作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校园文学的创作还可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文学的写作能力,从而让同学们在走出校园以后,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造力。”胡性能说。

作为昭通人,作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作家,胡性能对昭通这片土地的文学现象有着这样的认识:“昭通历来都是中原文明南下的走廊,丰富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使它成为生长文学的沃土。”昭通学院的校园文学,和昭通作家群一样有名,“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昭通的校园文学,就一直是云南校园文学甚至是中国校园文学大合唱里面最重要的声部之一,这个声部展示了滇东北高原的雄浑,传递出昭通人坚韧执著的追求。”

对于本次大赛,胡性能认为,这是对活跃在校园的校园文学作家的一次集体检阅,它意味着云南校园文学的一次再出发。

 

                 代表了云南大学生的创作水平

云南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宋家宏,早年曾任教于当时的昭通师专。可以说,他是从这里开始写文学评论的。这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昭通作家的文学评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年以后,当他再次回到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并且为一次校园文学比赛而来,这让他非常欣慰。

“如果把今天的校园文学创作跟上世纪八十年代相比,当然有差距。然而,我以为,今天的状态,才是文学最真实的状态。大学生还保持着如此浓烈的创作热情,这让还走在文学之道上的人感到欣慰。”宋家宏说。身在高校的他,对当下的校园文学,最具发言权,他认为,当下的校园文学缺的不是学生创作作品的热情,缺的是学校和老师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在颁奖礼上,他担负着点评作品的任务,面对那些可能稍显青涩的作品,宋家宏直言不讳:“就我在短期内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总的来说,它代表了当前云南高校学生的创作水平,就这些作品来说,散文和诗歌的水平高一些,而小说和评论的质量要差一些。”对于那些令他记忆深刻的作品,宋家宏还不忘向台下的潘灵推荐,建议《边疆文学》给予发表。同时,宋家宏建议同学们,在进行创作的初期,更多地写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不要过早地进入中长篇的创作。

 

        文学下酒,热闹异常

                       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6月28日晚,昭通文学创作中心。作家吕翼像个主人一样照看着这里。只有昭通作家才明白,这个文学创作中心来之不易。晚饭的时候,文学下酒,喝得异常热闹。

当晚,是昭通评论家协会的成立仪式。据悉,这是全省第二家州市一级的评论家协会,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边疆文学·文艺评论》主编蔡雯也亲临现场。

作为从昭通走出来的文学评论家,宋家宏对昭通评论家协会寄予了诸多希望:“我不希望我们将来的昭通文学批评还说一些‘搅动了中国文坛’,‘占领了半壁江山’之类的话,我们把它说得更客观,准确一些。另外,我们也不要刻意地贬低我们昭通的作家和诗人,有好的作品,一定要大胆的评说。不要文人相轻,而要文人相亲。”

那天晚上,宋家宏真的对这个评论家协会的成立颇多肺腑之言:“当你在评别人的时候,同时也是在评你自己。当然,我们要努力提升评论的能力,只有你自己的能力提高了,你自己的文章才有公信力。胡吹一通,几篇文章就把自己的公信力吹毁了。乱骂一通,也会降低你的信用。”

1990年,于坚到昭通学院的野草文学社讲课。多年以后,当他再次回到这里,野草文学社如其名,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昭通作家群是一个在中国都非常罕见的现象,但是对昭通作家群的研究,还非常薄弱。这种研究,我觉得首先要克服云南文化整体的自卑感。”在于坚的讲话中,他再次提及了已故昭通作家孙世祥,“在一个市场经济如此疯狂的年代,昭通作家依然保持着一种雄劲的创作激情,他们内在的对生活的苦大仇深的力量,是非常罕见的。”

作家胡性能也对昭通的文学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要在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评价坐标。这个坐标一旦构建起来以后,任何作品放到这个坐标上来,都不会是游离的。作为评论家,他需要比作家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构建自己的文化标准。”

 

                   爆满的文学讲座

晚上十点,昭通文学创作中心外面的山下万家灯火,人们过着自己的生活。而一群人还聚在这里探讨文学批评,真是件令人动容的事情。这种对文学的坚守,绝不是因为这里贫穷落后,文学在这里,就是种子被埋进了沃土,然后一群有心人在张罗着,让种子破土而出,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

客观地说,昭通学院的建筑并不堂皇,但在这里,能看到其它高校里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参观了一个文学陈列室,所有昭通作家的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一本书,一篇文章,一篇评论,都被完整地陈列在这里,鼓舞着这些学生。那种对文学的青春激荡,让于坚即兴写诗,赢得喝彩阵阵。而在次日的文学讲座上,上百学生齐聚一堂,听于坚讲“诗可兴观群怨,就是通”,于坚坐在台上,台下是一双双崇拜的眼睛。在交流的环节,于坚认真回答那些看似稚嫩的问题,念诗,这样的氛围,让人感觉到文学的美好。而在另外一间教室里,作家胡性能正在开讲《解决:中短篇小说的故事走向》,在这里,胡性能主要讲述中短篇小说“解决”问题这一主题,他以通俗易懂的讲故事的方式,道出作家在解决问题的高妙之处。

                                         本报记者 包倬

http://s2/mw690/4c249238ge0d66e475ea1&690

http://s12/mw690/4c249238ge0d66ed8e7f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