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参加《泥太阳》研讨会
(2008-12-17 09:15:06)
标签:
《泥太阳》研讨会 |
分类: 文学评论 |
李敬泽、王干、孟繁华、贺绍俊,以及未能到场的施战军都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这本身已经说明这部小说的价值意义。施战军在长达近万言的文章里说到农村写作的两条路径,既赵树理开始的更加重视农村真实性的现实主义道路,以及周立波更加重视阶级斗争多少有些浪漫主义特色的方式,很有启发性。所谓十七年农村文学,并非只有强调阶级斗争走进死胡同的那一条创作道路,可惜的是,赵树理在“艳阳天”里不能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而写作、在浩然走上“金光大道”时被迫害而死了。五十年代以后,赵树理的贴近生活本真面目的农村写作实际上已经中断,尽管赵树理还采用了轻喜剧的方式来消解它的沉重感。在这次潘灵作品的讨论会上,王干强调了《泥太阳》的轻喜剧风格。
李敬泽最有份量的话是:“《秦腔》使农村价值归零了,《泥太阳》是农村价值的重新开始。”从文学史角度评说《泥太阳》的评论家,几乎都把这部小说与之前的名家名作相比较。
我因文章已经在《文艺报》发表,只作了简短的发言,主要分析了中国农民群体性自卑的一个最重要的根源,就是60年来,农民在土地上丧失了生长理想的可能性,十七大后,土地的流转会逐步地带来理想的生长。
研讨会后,潘灵又接受了国际广播电台的直播采访,没想到广播的影响很大,很快就有了来自台湾、哈尔滨、重庆等地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