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度·厚度·深度·效度——点评野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研任务 |
广度·厚度·深度·效度
——点评野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
葛满玲
2022年5月,野寨中学高二语文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专题成果汇报专题研讨会在野中会议室举行,我有幸作为成果评价组成员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做了点评。由于事前对此微课题的研究情况不了解,在一番考察与聆听之后,倍加赞赏。下面将自己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一下。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挑战了难度。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以其无所不包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性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蒙曾这样评价:《红楼梦》是经验的结晶,是一部执着的书,是一部文化的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除文学、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管理、风俗之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美术、医药、园林建筑、饮食、娱乐、节庆、典章、服饰、器用等。与一般的书籍比起来,像《红楼梦》这样“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野寨中学高二语文组选择《红楼梦》这样一部辉煌巨著作为微课题进行研究,可谓挑战了难度。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开拓了广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组项目实施按照“初步启动----专题研读——成果汇报”三个阶段有序进行。在学生活动环节,学生撰写了600多份《红楼梦》阅读小论文,内容涉及人物、环境、服饰、语言等各个方面;《梦回红楼》书画展有学生书法作品67幅,绘画作品44幅,学生们用线条与色彩表达着自己对《红楼梦》的解读,很有个性化特色,课题组评比环节的图片与获奖学生名单都在橱窗内展示出来;各班开展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知识竞赛活动,对阅读成果进行了有效检测;在书画展大赛之后,课题组还开展了优秀试卷书面展活动,让学生摘抄《红楼梦中的诗词以及优美句段,以此促进学生对卷面书写的重视。课题组可谓真抓实干,学生活动中优秀的内容制成展板,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可谓想方设法拓展了专题阅读的广度。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累积了厚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核心成果有二:其一是高二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有701人,占学生总数的85%,部分学生阅读了多遍。红楼梦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红楼梦》阅读情况调查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反馈、教师的课例设计、学生的600多份《红楼梦》阅读小论文、《红楼梦》书画展……如此等等,都是宝贵的财富。
语文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列在了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 指导学生在对整本书尤其是文学名著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言语实践中建构语言、发展思维、进行审美鉴赏、理解传承文化,是一条提升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整本书阅读效果怎么样,最为主要的是看阅读的深度。
从教师的课例设计看,《爱此湖山美,烟岚有几重》
五、《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注重了效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组通过一年的活动开展,达到了一下预期目标:
其一,从教师层面看,课题组老师在集体备课中更加深入地钻研了文本,增强了集体备课意识;老师们超乎寻常的重视,领会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且努力地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打造成了具有野寨中学特色的语文课程项目。
【结语】碎片化阅读会带来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学生逐渐失去了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并因此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意志。“红楼”芹溪梦,潜水书声远——野寨中学高二语文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微课题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有特色,有新意,特别激发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意志。课题组在所开设的微专题中引领学生去纵深阅读,聚焦琢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由于《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及的内容太广,接下来课题组还要多多开展“表达交流、借鉴分享”方面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进一步的交流分享中多一些启发,多一些收获,多一些成长,与此同时去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