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考查重“素养”“能力”
(2022-10-18 15:04:14)
标签:
教育 |
——浅谈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所释放的改革信号
对于参加全国甲卷、乙卷的考生来说,2022年高考不只是“双减”政策下的首次高考,而且是“旧教材”“新课标”下的旧高考。只要一比照就会发现,全国甲卷、乙卷大部分试题已经和“新教材”“新课标”下的新高考I卷、II卷试题题型相似。6月8日18点56分,微信公众号“中国考试”刊登了《权威发布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一文。该文将2022高考全国卷命题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概括为“五突出” ——突出体现时代主题,突出服务“双减”工作,突出考查思维品质,突出引导全面发展,突出保持命题平稳。就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而言,“五突出”特色是十分鲜明的,这里不做赘述;本文只就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题释放了哪些改革信号做一下粗浅的分析。
一、阅读题变化分析
研究发现,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乙卷阅读题板块所释放的改革信号,可以概括为:依“标”选“材”多群文对比,多向考查重“素养”“能力”。 请看下表:
|
全国甲卷 |
全国乙卷 |
与新课标关联“任务群” |
关键能力 |
核心素养 |
论述类文本 |
摘编自扬之水《“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 |
摘编自杨义《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 |
“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 |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实用类文本(群文对比) |
材料一:(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 材料二: (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 材料三: 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 |
材料一:(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 材料二: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材料三:(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 为例》
|
“学术论著专题研讨”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
1.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2.准确的概括能力 3.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4.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倾向及凭借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
|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文学类文本 |
【群文对比】 文本一(小说) 支队政委(节选)(王愿坚) 文本二(纪实文学)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节选)[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
《“九一八”致弟弟书》(萧红)
|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任务群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
1.分析文章内容,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3.对比分析文体特征以及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的能力 4.多角度、多层面思考并回答问题的能力
|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
文言文阅读 |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
选自《说苑•贵德》 |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
|
1.
2. 3.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4.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5.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审美鉴赏与创造 |
|
【群文对比】《画眉鸟》(欧阳修)VS《画眉禽》(文同) |
【群文对比】《白下驿饯唐少府》VS《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
1.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2.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3.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4.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
从上表可以看出,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试题命制上已经做好了引领全国卷向新课标卷转换的衔接工作。依“标”选“材”,所选的阅读文本与新课标18个任务群关联的有10个任务群;群文对比阅读明显增多,契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设问更趋开放,多向考查考生的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二、教学建议
一线教师要跟上“三新”时代改革步伐,要彻底告别“穿新鞋走老路”的教法,要抓实群文对比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要多多引导学生去“对话”文本,在理文脉、悟章法、思运用、巧迁移等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各项语文学习能力;要多多设计专题研讨活动课去引导学生拼智比才,让学生在熏陶渐染中严谨逻辑思路,优化思维品质;读“纳”写“吐”,要多多引导学生去向群文学写作,并在多多引进时代活水中去弘扬时代主题……总而言之,要想方设法去提升学生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练就语文学习的各种硬功夫,从而以“我的不变”去应对“命题者的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