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冥想?
冥想,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个词,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渴望从冥想中获得某种使自己快乐的力量。但冥想并不是因为长久以来圣人、智者推崇提倡,说冥想对我们自身有多么的好,我们就必须冥想。我们是否可以一起检视并分享冥想是什么呢?答案是否定的。别人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冥想,只有面对自己的内在,把触角深入到你自己里面去,才能开始进入,进入一种内里的深刻,这种过程就是冥想,而这种过程会帮助我们达成一些结果,会慢慢驱除混乱,渐渐趋于平静。如果依赖别人,我们的意识就一直是指向外在的客体,瑜伽使我们要超越客体,否则我们就会一直处在一种永久焦虑混乱的状态。所以,冥想是一个人的问题。“我”就像一栋房子——我的思想,我的感觉,我的焦虑,我的过失,我的悲伤,我们必须把这些理清楚。如果乱成一团,我们如何生活?瑜伽让我们达到平衡,生活的平衡。生活需要秩序,就像一个城市的交通需要秩序一样。如果失序,只能造成一片混乱。但我们无须刻意的寻找秩序,那内在的规律和秩序原本就存在的,只是被遮挡了,我们没有足够的觉知到。我们只需找出失序的原因所在,冥想让我们渐渐变的有意识和有觉知,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平衡秩序。不要靠别人告诉自己。这种寻找出失序的过程,需要我们用一种彻底的超脱的心态去观察,一种没有主观评估的观察态度来观察,这种观察就是冥想。
所以观察失序,本质上就是冥想,在这种观察中就存在着秩序,这种秩序不是智力创造出来的。所以冥想并不是一种寻求个人经验的探索,冥想是一种“我”不存在的心智状态(这里的“我”指我们习惯从自身角度去评判事实的我,是自私的我)。在没有“我”也就没有记忆时间的情况下观察失序,然后在这样的特质中,存在着心智的安静,也就是观察。这种寂静并不是一种经由练习获得的东西,只要你拥有秩序,它就自然到来。所以,有“我”的地方,必有失序。假使我透过“我”观察这个世界,观察外在的或内在的世界,不仅会带来痛苦,也会带来冲突。
就象我们的呼吸总是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吸纳和呼吐是相反的两个极,正如白天和黑夜,这是事物的两极性,冥想让我们理解这种两极性,就象思想的进进出出,财富名誉的来来去去,爱与恨的反反复复,当你理解这种两极性的时候,你知道这一定会发生,当它来到的时候,你不会害怕抗拒,也不会失望,你是安逸的,平静的,你只是观照着,犹如观照呼吸的进出,目送白昼黑夜的交替。
现在,要彻底的观察这一切,其中没有分裂,如此的观察就是冥想。要达到这个境界,你只要准确觉察到内在和外在的整个情况,只要保持觉察即可。
前一篇:第六期瑜伽俱乐部报名通知
后一篇:初习瑜伽的注意事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