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儒家】孔子的食品安全观

标签:
孔子食品安全儒家论语 |
分类: “百家”文章精粹 |
不过,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呢?
原典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论语·乡党》
色泽不正,不能吃。
嗅味不好,不能吃。
烹饪不当,不能吃。
不合节气,不能吃。
孔子哲
人,就像食材一样,不仅要注重外表色泽的鲜亮,还要注重内在嗅味的气质与修为。
当然,在准备好自己之后,还应该找到最为恰当的“烹饪方式”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选对厨师、方法得当,还应该要掌握好火候并以最佳姿态呈上桌面,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来慢慢酿造的。
然而,这个道理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从小懂得并能加以训练,该多好呢?
就在上个月底,再次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件。在这个受疫情影响史无前例的最短学期即将完成之时,陕西一位年仅17岁的王同学,由于涉及恋爱的问题被老师约谈,可惜谈话尚未进行,她就已经用极其极端的方式为自己人生的这盘还没来得及烹饪成熟的菜,永远地熄灭了火焰。
我猜她的老师约谈她,也许正是想要告诉她孔老夫子由浅入深的“食品安全观”吧?
身为一名高中二年级的未成年少女,努力的方向当是“色泽正,嗅味好”的内外兼修,在自己的学业成就和个人修养都还没能准备到成熟之前,暂且先不要急于选择不合时宜且不恰当的方式影响到自身的成长,不然就正应了“失饪”、“不时”,不可食也!
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告诉她了。但是,我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能引以为戒,并善于从孔子留给后人的言行记录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注重点滴并能从小做起,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不要让这种悲剧再次重演!
色恶、臭恶、失饪、不时者,不食也!家长早知道,孩子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