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道儒家】孔子的食品安全观

(2020-07-08 17:05:55)
标签:

孔子

食品安全

儒家

论语

分类: “百家”文章精粹

      小时候听大人们唠叨的最多的就是“病从口入”、“注意卫生”这类的话。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安全是人们最为担心的,也是最迫切需要实时保障的了。

【问道儒家】孔子的食品安全观

不过,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呢?

    读过《论语》的朋友应该对其中很特别的一篇《乡党篇》颇有印象,有人觉得它不知所云,有人觉得它实用有趣。你知道吗,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正是阐述了战国时期从孔夫子那儿就已经有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原典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论语·乡党》


    释解


色泽不正,不能吃。

嗅味不好,不能吃。

烹饪不当,不能吃。

不合节气,不能吃。


孔子哲

     表面看,孔老师教会了人们该如何辨别食物是否安全卫生的方法,不过了解他的人请细细品味,同时他也是在不失时机地从日常饮食在引导为人处世。你是否读懂了孔子在对食物的要求中,也隐含了对人的要求呢?


 

【问道儒家】孔子的食品安全观


人,就像食材一样,不仅要注重外表色泽的鲜亮,还要注重内在嗅味的气质与修为。


当然,在准备好自己之后,还应该找到最为恰当的“烹饪方式”以发挥出自身最大的潜能,这就意味着你不仅要选对厨师、方法得当,还应该要掌握好火候并以最佳姿态呈上桌面,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来慢慢酿造的。

     除此以外,时机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适当的时间周期行事,才能得到最健康长足的发展。


【问道儒家】孔子的食品安全观

 


然而,这个道理如果能让更多的人从小懂得并能加以训练,该多好呢?


就在上个月底,再次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件。在这个受疫情影响史无前例的最短学期即将完成之时,陕西一位年仅17岁的王同学,由于涉及恋爱的问题被老师约谈,可惜谈话尚未进行,她就已经用极其极端的方式为自己人生的这盘还没来得及烹饪成熟的菜,永远地熄灭了火焰。


我猜她的老师约谈她,也许正是想要告诉她孔老夫子由浅入深的“食品安全观”吧?


身为一名高中二年级的未成年少女,努力的方向当是“色泽正,嗅味好”的内外兼修,在自己的学业成就和个人修养都还没能准备到成熟之前,暂且先不要急于选择不合时宜且不恰当的方式影响到自身的成长,不然就正应了“失饪”、“不时”,不可食也!


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告诉她了。但是,我希望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能引以为戒,并善于从孔子留给后人的言行记录中汲取智慧的养分,注重点滴并能从小做起,培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不要让这种悲剧再次重演!


色恶、臭恶、失饪、不时者,不食也!家长早知道,孩子早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