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易文化】想起好名字,别抱着诗词和辞海了
标签:
新易国学历史名字陈峰文化 |
有个雷人名字是什么体验?
作者:新易国学
历史学者·陈峰
你是否也曾遇到这样的尴尬:
-
觉得自己名字不够拉风,想换个有文化底蕴的名字?
-
不知道如何有风度和内涵的介绍自己的名字?
-
遇上特别姓名和职位很难想到合理的称呼?
-
在特定场合下直呼其名不合适但又没有更好的称呼?
其实这些古人在就解决了!
那就是,为自己起个“表字”!表字,又称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社交场合直呼其名?古人看来弱爆了!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只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
在古代的“姓”,代表在同一种姓下人与人的关系,比如中国的家族传承中,一直有一辈人名字会带有一个特定的字,以方便族人相互之间通过名字了解其在家族辈分。
名字是父母长辈所赐,一般取名主要体现最小社会组织——家庭的喜好、理想等,同时也具有一定时代性,比如文革时期叫:建国、卫东、爱国等名字的比率就非常高。
而表字则不同,它是20岁成年后的个人志趣与精神的体现,本质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抱负、审美、文化志趣。因此,大部分人的名与表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如何起一个“考究”的表字
说起取表字这事儿,古人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我们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知道:东吴的孙坚四子,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kuāng)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
孟,有兄弟姊妹排行最大的意思;
-
伯,的本义是"没有兄长的男子"、"老大";
-
仲,是中国汉字之一,具有多重含义,最基本的含义是“排序第二”;
-
叔,有几个含义,其中一个就是指兄弟排行次序第三;
-
季,同样为多义字,其中一个基本字义就是指兄弟排行次序最小的。
除了按照顺序排位,很多古人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所以,这里大家要清楚,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并不是真正的表字,只是表明一种身份,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就是表字的发端所在。而大体上有五种情况。
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可以称为“并列式取字法”
-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取字法”
-
梁鸿,字伯鸾。鸿和鸾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
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
郑樵,宇渔仲。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
李渔,字笠翁。渔翁常戴蓑笠。
-
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
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瑜和瑾的意思都是“美玉”。
-
文天祥,字景瑞。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取字法”
-
晋大夫赵衰,衰减少意,字子馀,馀增多。
-
曾点,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
朱熹,熹火亮,字元晦。
-
晏殊,字同叔。
-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下面还有两种更为高级的玩法,这两种玩法不仅自己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同样使用时,也要注意对方的文学底蕴,否则对方无法明白其出处与深意,就尴尬了。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取字法”
-
苏轼,字子瞻。《左传》曰:“君冯轼而观之”。
-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曰:“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
赵云,字子龙。《周易》曰:“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
陆羽,字鸿渐。《周易》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字对名作了解释。
-
高明,字则诚。《礼记》曰:“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的前提条件,明是诚的后果。
-
于谦,字廷益。《尚书》曰:“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取字法”
-
岳飞,字鹏举。古代飞得最高为大鹏。
-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
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的省约,出自《诗经·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
-
雷简夫,字太简。也是延伸强调了简义。
从以上五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作为普罗大众,到这一步,我们已经能起一个很好的名字了,再高级的玩法,就是对《易经》易理有深刻认知与研究,分析名字中每个字的五行、组合以及卦象。当然,很多所谓八字起名,只是凑偏旁部首的江湖骗术。姓氏虽然和家族遗传有关,但是名字本是后天父母所赐,和先天所谓命理并无关系,当然这个也是可以单独和各位读者研究探讨的话题,这里我们不再赘述,关于姓名的一些误区,大家可以在平台回复“行为密码”做个简单的了解。
表字为什么现在几乎不用了你呢?
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以上,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但是不得不说,表字消失的根本,是礼消失造成的,恢复表字,还是要从礼的恢复着手。成人礼现在渐渐流行,未来相信会有新的文化演绎在其中,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一提,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明显。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缛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不过这个使用率就更加生僻了,而且现在号使用起来,感觉是给逝者用的,所以这里就不赘述了。
【老师简介】
让我们穿越有能量的时空,挖掘那些久远且容易让人们忘却的历史原意。
關注国学
按住識別
时事|管理|文|>>>|易学|豐富|有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