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井水,一半葡萄

标签:
坎儿井山前井水吐鲁番地区博格达山杂谈 |
分类: 太极思维看万象 |
许文胜老师口述:周毅整理
大家听到吐鲁番脑海里一定会想到那首新疆民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但人们也许会惊奇在吐鲁番这个“火盆”下尽会隐藏着清凉冰爽的井水,然而正是这一半的水才滋养了吐鲁番的葡萄架,养活了这里的百姓。
吐鲁番一哈密是天山山间的盆地, 实际上水源很丰富, 山前第四纪洪积扇、冲积层深厚,
拥有广阔的含水层。只因在“火盆”常年降水稀少,周围又多沙漠荒野,所以吐鲁番地区常年干燥干旱,夏季更是酷热至极。不过幸好山前平原坡降较大,
具备了建造坎儿井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加上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西面的喀拉乌成山,每当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渗入地下,形成天然的地下水源。
坎儿并由竖并、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成为凿井的出入通道,起到定向、出土和通风的作用,坎儿井因为是地下暗河,因此水量稳定, 可自流输水避免了蒸发损失。至今吐鲁番人们还是引用这坎儿井的水生活着,生生不息。
关于坎儿井的介绍查阅资历便可知道中亚地区以及我国西北个别地区也有少部分存在,只是关于坎儿井的年代时间,学界是存在争议的,史籍中的记载也有一定的局限,在这里也不细究了。只是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井的名字是否很亲切,无论它是音译或是其它意义,但单单考虑这井的构造,即象征是坎卦的卦象;坎为水,下陷的,流动性的暗河相互连通;再往深解释也可以说是水风井,巽为风,它无孔不入,通过疏通的暗河河道,穿过竖井各个井口,整齐划一,生活井井有条。所以井水育人,长久不息,而坎主水,巽主木,水木相生,终成坎儿井水,也因为这井水才会让吐鲁番的葡萄享有盛名。
通过一个坎儿井其实想表达对古人智慧的赞叹,他们细心透彻地体味宇宙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并做到了与自然的相互感知,所以说中国人的智慧不单是藏在泛黄的史册典籍,也不限制于艺术文化或者生活生产,其实说到底真正的中国人的智慧源于他们深沉、灵敏、博大、纯朴的思想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