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

(2010-05-16 01:22:12)
标签:

健康

保健

意识障碍

情绪反应

躯体

杂谈

分类: 心理学、性学培训与研修

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及应激反应

 

邓明昱 博士


一、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

 

    灾后常见的心理症状有:焦虑、抑郁、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

1、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反应。是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焦虑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尤其是植物神经活动的变化。表现为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口干、胸闷、出冷汗、双手震颤、失眠、厌食、尿频、便秘、腹泻等。焦虑时往往会有不合理的思维存在,正是其不合理的思维维持着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

焦虑是人们对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时,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自评量表(SAS),可以客观反映焦虑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焦虑药治疗,焦虑大多能康复。

 

2、抑郁

抑郁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体验。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抑郁自评量表(SAS),可以客观反映抑郁症状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心理治疗及适当的抗抑郁药治疗,抑郁大多能康复。

 

3、幻觉

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相对的,错觉则是具有真正的外在刺激,但反应错误的认知。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分为幻听、幻视、幻触等,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等。幻觉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时等,也可出现。

出现幻觉,就应及时找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当幻觉出现时,主动转移注意力,丰富日常生活,这种幻觉是会消失的。

 

4、妄想

妄想是一种不理性、与现实不符且不可能实现但坚信的错误信念。它包括错误的判断与逻辑推理。即使把事实或已经被完全论证的理论摆在妄想者的面前,也很难动摇他的信念,妄想大都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如精神分裂症。

在精神病领域,妄想是一种难以纠正的病态信念,与现实不符、与个人处境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也不一致。原发性妄想按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人格是无法理解的;继发性妄想在病态心理学上可以理解,它源于其他精神症状或障碍,如情感障碍或牵连观念。

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有些病人可即时好转。但有些则较难治疗,甚至可持续终生。若给以适当治疗,大部份病人仍可维持相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但也有病人不能自我照顾。

 

5、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脑功能紊乱,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意识是指人们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状态,可通过言语及行动来表达。意识障碍系指人们对自身和环境的感知发生障碍,或人们赖以感知环境的精神活动发生障碍的一种状态。

意识障碍的类型:嗜睡、昏睡、昏迷、去大脑皮质状态、谵妄。

 

二、灾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灾后常见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躯体反应,明显的认知问题,情绪反应,行为反应,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等。

 

1、明显的躯体反应

明显的躯体反应也成为躯体化、躯体化障碍,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却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应激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2、明显的认知问题

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反应出的明显的错误认知。

严重的认知问题成为认知障碍。人脑所涉及的认知功能范畴极其广泛,包括学习、记忆,语言、运动,思维、创造,精神、情感,等等,因此,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但多相伴出现。

3、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表现为愤怒、激动、憎恨、恐惧、悲伤、失望、惊慌、焦虑、抑郁等。严重者称为情绪障碍.。情绪障碍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降低而易罹患疾病。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情绪反应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4、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主要是指因害怕、焦虑和恐惧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焦虑样行为是特指在环境改变时表现出的不良反应。

当意外事故创伤而致机体发生急剧变化突然时,并将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心理行为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过度的心理行为障碍会引起躯体的病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致各种疾病。因此,协调和疏导患者的心理行为,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境环境中,发挥医疗的作用使疾病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5、人际关系及个性改变

人际关系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中文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

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大灾后,部分人会出现人际关系及个性的改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