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发审委学习做最好VC
(2009-05-17 09:37:13)
标签:
创业板vc发审委财经 |
证监会刚发布有关创业板发审委组建的有关规定,翘首以待的创业板,正一步步朝我们走来--
前几期“锋云VC- 白话投资”高端网络访谈节目(由腾讯财经和汉理资本丁香会联合打造)里,访谈嘉宾来自蓝驰、启明、金沙江、优势资本及史密夫律师行,对创业板均抱有一份期许、两份不明、三分观望之心情或心态。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国外创业板成功经验为我创业板所用之专题采访我,我表示,全球创业板较为最成功的,当属美国纳斯达克;而其较为最成功的充分市场运作经验,恰巧在中国,要与国内的情况结合,要走中国创业板自己的成功之路。 比如,美国证监会审批赴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和国内证监会发审委,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更注重“程序”审查、合规审查,而后者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实质性审查”,除此以外,还要兼顾各个省/市和地区的上市“名额”和区域上市利益的平衡,不能不讲“政治”。
也因此,我们创业板即将设立的发审委,是否也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私募投资基金(VC/PE)的成功运作流程和经验,尽量控制“高成长”所带来的高风险因素。在VC界,通常有“二八”定律,即VC投资的企业, 二成会成功或不错,八成会失败甚至倒闭,创业板作为一个“高成长”性企业上市之地,也会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现“风险”,会有上市的企业经营不良而退市或倒闭,可能会是反过来的“二八”定律,八成不错,二成有麻烦。
为此,发审委在最初审批时,要“把好关”,如同足球队里的最后一道关 - 当守门员,学习做最好的VC,用最严格的要求来审核,不仅是合规性,还有实质性的内容,如所处行业的趋势,企业在该行业的领导地位,该企业的商业和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团队,等等。当然,还要有很好的退市途径和机制。
以上仅为参考,相信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十年之后再回头看,会给公众投资人带来较不错的投资回报,而不是“昙花一现”。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上周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轰动,孰是孰非,经济学家的话,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然而,要把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学术讨论要更放开、更自由,无论是对外的,更多是对内的,思想激辩的越多,思路就会越清晰,而思路往往决定出路!
另,感谢各位网友的厚爱和“评论”,但商业色彩太浓或“低俗”的广告,就请“非诚勿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