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多远?
(2009-05-15 12:04:28)
标签:
国际金融中心财经 |
第一个P,是“人才”(People),要想吸引一流的金融财经人才,政府是否应考虑如下优惠:
- 税收:在陆家嘴设立“个人税收优惠专区”,其个人所得税率比照香港(15%)或新加坡(20%),注册在该“保税区”的金融企业高管均能享受?
- 环境:进一步改善空气、饮用水等“软”环境
- 教育、医疗:“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多高管(expats)举家迁入上海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第二个是P,是产品(Products),要大力鼓励金融财经机构创新,在股票、期货、债券、外汇等领域推出更多的产品,具有竞争力。政府在体制创新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特色,诸如是否在浦东推出“金融仲裁制度”,因为一个良好、透明、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不可少的。
第三个是T,是交易(Transaction),大凡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财经、投资、并购、IPO等交易发生的地点与场所。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首先要吸引大陆上述“交易”在上海成交(closing),接下来是其它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类似交易来上海落户成交。为此,上海要大力发展金融、财经中介服务机构,诸如投资银行、律师所、会计所、咨询所等,这些中介服务机构往往是交易的润滑剂。
抓住PPT,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