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敦煌莫高窟丝绸之路历史艺术我记录 |
分类: 驴行手记 |
我久久的徘徊在莫高窟的洞窟中,凝望着那些精美的壁画和泥塑。除了极少数署名作品,它们的作者根本无从考证。我不禁想起了唐朝的诗人唐温如,除了一首诗,关于他的生平全无记载。若没有那首堪称千古绝唱的七绝,后人根本不会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优秀的诗人存在过。这些造窟的工匠们甚至还不如唐温如,他好歹留下一个名字,而这些工匠们却连姓氏都不曾留下。或许这并没有关系,尽管籍籍无名,但他们的作品却不知使多少名家为之汗颜,使我们终究知道,在史册之外,尚有这许多没有留下名字的杰出艺术家存在。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大驿,这些工匠肯定也来自五湖四海,除汉人外,回鹘,吐蕃,西夏,契丹,乃至天竺,安息,贵霜,大食,肯定应有尽有。他们原本散居四海,最终却似乎冥冥中自有召唤,使他们从远方沿着丝路或西行,或东进,最终驻足于敦煌,在城外大泉河谷那神圣山壁的洞窟里挥动起手中的画笔。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莫高窟艺术的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吸引我的注意力的,还有窟壁上的供养人像。所谓供养人,就是出资修建洞窟的人。为了彰显功绩,由画工将他们的肖像绘制在洞窟里。他们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的人,虽然身体早已在地下化为灰烬,音容笑貌却至今在莫高窟的墙壁上栩栩如生。
其实莫高窟里的佛教画人物和菩萨像弟子像等,也有很多如常人一般生动传神,呼之欲出。想那些工匠们在绘制人像时,除了想象,一定揉进了自己意识深处的影像和情感,邻家青梅竹马的小妹,欢场情深的烟花佳丽,酒楼弹曲的俏丽姑娘……于是画笔舞动处,眉眼间便依稀有了熟悉的影子,多了几分世俗的气息。
这样想着,便觉得画中人物都似乎是曾经血肉丰满的真人,他们曾在另一个时空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他们曾经活在工匠们的心底,工匠们把他们从海角天涯带来敦煌,用手中的丹青留他们在莫高窟的石壁之上,于是他们便得以永生了,得以在这里注视着千百年后的人们。
这千百年来,他们一定不知经受过多少各式各样的目光,虔敬的,赞叹的,疑惑的,神往的,冷漠的……,对于人头攒动的景象,都已经见惯不惊了吧!然而他们却始终定格在当初的原貌,淡然看着世间的王朝更替,沧海桑田。
我们只是莫高窟的过客,他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再过千百年,等我们都已经成了古人,他们将会依然在这石窟里,接受世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