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住规则以外该管的:从张新军被禁赛想到的

(2014-11-03 11:44:41)
标签:

高尔夫

规则

杂谈

分类: 高球随笔

这回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本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考过关”,不上网、不写博客、不关心任何杂事。

到深圳的第二天,一道去应考的某业内好友在课间休息时忽然掏出手机给道长看一条微信消息,说是张新军被禁赛了!
这倒是没法不引起道长的关心。
刚好有中高协官员在场,大致了解了一下原委,答曰:因为现在已经制定颁布《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纪律准则及处罚办法》 ,对张新军的处罚便有了文件依据。
 
好得很!
为啥好得很?因为终于有了可以管到规则管不到的东东了!
 
《高尔夫规则》总体上属于技术层面的法典,只能管到如何进行比赛,对参赛球员的约束力也仅限于打球行为本身,管不到球员的道德品质层面;即便是33-7给予了委员会对球员严重违反礼仪行为的惩罚权力,最多也只能就事论事地取消球员的比赛资格。
如元天扇人耳光,扇了也就扇了,DQ算个啥?接下来换个地方照样风光、照样拿奖。
 
个人观点:因为技术性原因(不懂规则、疏忽大意、稀里糊涂等)被DQ谈不上什么太丢人,更上升不到道德层面。记得篮球比赛有五次犯规要被罚下场的规则,和高尔夫的技术性DQ有些类似,不算大事。
但是,如果是因为严重违反礼仪、违反最基本的体育运动道德精神,那就应该另当别论了,DQ之外恐怕还得考虑按情节轻重让当事人付出点其他的代价。
 
张新军即如是。
从规则角度来说,所谓“签错记分卡”的表现有很多,6-6有明确规定,犯了就得拜拜。
但是,同样的表现会对应不同的原因。
譬如,某洞记分卡上的记录杆数低于实际杆数,可能是记糊涂了,可能是忘了检查了,可能是压根就没注意交卡复核这个环节等——这些都属于技术性错误。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故意为之了,包括将错就错的侥幸心理、协同合伙作弊等。
 
虽然中高协通告中没有明确列出张新军两次因记分卡错误被DQ到底干了些啥,但通告中的这样一句话便已足以说明问题的性质:“此类行为严重违反了高尔夫比赛的基本原则,造成恶劣影响。”
什么行为?无非是弄虚作假、有意为之。
 
忽又想到这次的培训考试,有一个环节道长印象极深、也极为赞赏:实践考试时是按顺序一个个下到现场去的,其他还没轮到的必须在室内等,不能随意走动,不能偷窥窗外,更不能和考完的人有任何联系,手机都必须统一放在教室前面的桌子上,去洗手间也受一定限制并有人站岗(因为洗手间的窗帘外就是实践考场)。
有言在先:谁若违反就立即取消考试资格。
 
还是这次培训考试:第二天晚上是欢迎晚宴,道长特地留意查看了一下,大概得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学员没有到场!
说大一点,这也是严重违反高尔夫精神的行为。
R&A规则官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国内这么多顶级专家百忙之中腾出时间到场助讲,作为学员,有什么理由不参加主办方安排的正式活动?
中午下课后,道长带去的一位小伙伴曾小声问:晚上我们要去么?
俺气得眼睛一瞪:你还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小心我把你扔一边去!
 
道长甚至建议:主办方今后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严厉些:凡无故不参加规定环节活动的都要扣分,直至取消考试资格!
窃以为,如果连在某种意义上象征高尔夫公平、公正原则的裁判人员而且还是“国家级”的裁判人员都不能自觉尊重高尔夫精神的话,则这裁判别干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