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尔夫规则 |
分类: 高球随笔 |
10月27日,刚结束广西业巡赛第四站赛事,道长便率队直接从北海驱车赴深圳,参加本年度中高协与R&A联合举办的国家级裁判员培训和考试。
这次赴考最主要的是想了却一桩心愿。
六年前(2008年),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第一次参加裁判员培训考试,第一次弄了个“证”:初级裁判。
五年前(2009年),参加中级裁判员培训考试,真正开始了解到规则学习远不是那么简单,更不要说做好一名合格的裁判人员,不下点很功夫的话很容易误人误己。
四年前(2010年),忐忑不安地参加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勉勉强强过关,弄了个国C,在形式上算是进了“国家级”行列。
对于俺这种纯粹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证不证的其实谈不上什么太多实际意义,既不需要靠做裁判吃饭,更不需要拿个啥证去圈子里混。
唯一的好处是:扛着个“国家级裁判”的牌牌,对道长竭力鼓吹规则会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形式与内容相配合的。
规则知识水平和实际执裁能力比道长高出一筹或几筹的人肯定是多了去,但是,放眼“纯”业余爱好者范围来看,在规则问题上投入了如此多精力、表现出如此之热爱甚至狂热的,说句不太谦虚的话,恐怕有也是不多。
只因为如此,道长一直有一个不好意思在人面前明说的心愿:有生之年一定要拿下国家A级!
不是为了图什么其他好处,仅仅只是希望给自己一个交代——总算不枉做了这么多年的“规则控”。
另一方面,决定在今年去参考也有一些诱因,主要是前年担了广西高协前台领班这个角色后,一方面直接组织和指挥的各种赛事骤然大增,一方面也因此而聚集、培养了一批后备裁判人员,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习、考证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也就是说,道长这次赶考多少也有那么点“工作需要”、“以身作则”的因素在内了。
中高协今年开始对国家级培训考试进行改革:分为国A(英文)、国B(中文)两个板块报考,都是先参加理论考试,成绩过线的才有资格参加实践考试(考国A的还必须理论成绩在前三十名之内),原来的国C级取消。
这种考法是“不成功便成仁”——即便是理论考试过关,如果实践考试挂了,那也等于白考,啥也没有,明年再来。
今年共有61名裁判报考国家级,47名报国A,14名报国B,包括希望由中级升为国家级和原来的国B、国C希望直接冲刺国A的。
最终的考试结果是:19名通过国A,4名通过国B——真心不容易!
国家级裁判员培训考试由中高协与R&A联合举办,讲师和主考官(国A)都是由R&A规则委员会资深官员亲自担任,中方配合。
这一期国家级培训的中方讲师配合班子照样是超豪华阵容,汇聚了国内裁判界数位顶尖级代表:李今亮、冯力源、张再兴、孔维东、李振军、高薇,都是通过了R&A认证的国际级裁判。
说实在话,年过半百和那些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在一起参加这种培训考试绝对不是一件轻松事,对道长的精神和脑力、体力都是相当严峻的考验,几天下来真的是脱了几层皮,全身酸痛,脖子发硬,脑袋巨沉。最典型的一幕是理论考试一交完卷,道长觉得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不停冒虚汗。
忽然想起了道长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士兵突击》——俺终于算是老A部队的一员啦!
如愿拿下国A,自是特别欣慰,但这次的理论考试成绩道长并不满意,与自己所希望的和实际应有的表现水平还是差距太大。
不过,想想也正常:一方面这几个月一直不停奔波忙乎各类比赛,弄的长时间身心疲惫,复习准备的时间也太仓促;一方面毕竟年岁不饶人,无论记忆力还是应试能力都已经不可能再“想当年”了,不认账是不行的,所谓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么!
更令人欣慰的是,道长带去一道赶考的几位小伙伴也都很争气,都通过考试进入了国家级行列,吹鼓手后继有人!
PS:这次培训考试还有很多趣闻轶事,容后慢慢道来!
前一篇:从洞里弹出来的球算不算进洞?